您的当前位置:慧慧文档网 > 心得体会 >

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2-08-28 08:35:06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5篇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读后感 近日,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

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5篇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读后感 近日,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5篇

篇一: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读后感

 近日,第 8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文章强调,要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既是“国之大者”,也是民心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顺应人民期待,完善社保体系,推动实现了社会保障“全覆盖”,统筹社保“一张网”,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

  织牢社保“安全网”,彰显“中国温度”。

 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网、社会的稳定器,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截至 2021 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已达 13.6 亿人,参保覆盖面稳定 95%以上。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 13.52 亿人,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超过 5 亿……从城镇到乡村,从国有企业到各类企业和灵活就业群体,我国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打出了一系列提速扩面的“组合拳”,不断完善健全了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随着一张规模宏大的社会保障网络织

 密织牢,不仅彰显了民生领域的“中国温度”,更展现了社会保障的“中国力度”。

  增强“改革力”,注入“社保动能”。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推动社会保障事业不断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更好地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把农村社会救助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谋划,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退役军人保障制度,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等,切实把群众期盼变成惠民举措,真正守住人民安康“幸福线”。

  推进“法治化”,实现社保“可持续”。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蔓延,要稳发展、保民生,就必须进一步发挥好社会保障在助力疫情防控、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秩序中的作用。其中,必须不断推进社会保障法治化,实现“可持续”。各地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既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工作,加快制定或修订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方面的相关法律,让社保运行在法治的轨道上。同时,又要依法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

 体系,必须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和每一笔“救助款”、“慈善款”,真正发挥法治“压舱石”的作用。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之本,更是社会稳定之基。只要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改革创新,提高社会保障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就定能护航人民群众幸福安康。

篇二: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分析姓名:

 董冬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专业:

 社会保障指导教师:

 赵俊康2009-03-25论

 文论

 文

  3 摘要 公共财政既是社会保障的资金主要来源,也是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许多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已经成为财政的第一开支项目。

 一些国家实际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超过 4 0 % 以上,甚至达到 6 0 % 。

 而在中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长期以来偏低,迄今为止依然在 12 % 左右。

 同时我国地方政府在支出责任上对于中央政府存在依靠心理,且在以往的财政格局中还呈现出中心财政的布置不固定、 地方财政“缺位” 的状态。

 而要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责,国家财政就要由现在的半到位发展为真正全面到位,包括公共财政要将社会保障支出机制规律化,地方财政要由不承担或少承担社会保障责任发展到财权和事权及责任统一。

 虽然在实际中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低,但是国家财政不能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超过所能承受的限度,以免未来财政支出风险。

 那么, 怎样改革现有的公共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制度,使之适合国情的发展以及对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正确界定以配合财政支出,是本文探究的方向。

 本文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从理论方面分析了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第二章分别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结构以及增长速度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现状; 第三章分析了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 并分东、 中、 西三大部分进行了比较, 研究了解决方法; 第四章对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做出评价; 第五章从政府责任以及公平效率角度对财政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重新定位; 第六章提出解决我国制度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公共财政      社会保障财政支出      地区差异      转移支付制度                     效率与公平      责任 

 论

 文论

 文

  4 Abstract Public finance is not only a major social security person in charge, but also a main source of funds for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In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has become the first financial expenditure. Some countries the actual financial expenditures taken by social security possess more than 40% or even 60%.However, In China, fiscal spending on social security has long been so low that even now still remains at 12%. At the same time, local governments have been apt to rely more o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expenditure, and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in the past also show the dilemma of a not fixed central financial emphases and an absent local finance state. As a basic duty of the government, the state finance need a really full development, including an institutional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s system under the public finance frame, and a more responsible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al commitme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ecurity. China remains a low level of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s now, but this deficiency cannot be erased beyond the limit of the state financial can afford for social security. So in this dissertation, I will focus on getting my own answer on how to reform the existing public finance system of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to a more risk- tolerant situation which adapted to the condition of our country and the real effects of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Chapter 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finance and social security relations under a theoretical view; Chapter Ⅱ : The financial status of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ranges from the level, structure and growth in China; Chapter Ⅲ :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gaps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Chapter Ⅳ : An evaluation of China’s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Chapter V: Re-direct the social under the point of efficiency and equity. Chapter VI: Probable Solutions for China’s social security system.

 【Key Words】

 Public Finance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Regional Differences

 Transfer Payment

 Efficiency and Equity

 Responsibility.

  论

 文论

 文

  1     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所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论

 文论

 文

  2

 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管、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山西财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 不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论

 文论

 文

 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分析

 1 1  导论 1. 1  选题背景和意义 财政支出的基本职能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社会保障是社会公共需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保证社会保障支出需要,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的一项重要职能。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稳定和发展、 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 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 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企业改革的需要, 党中央、 国务院把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一项突出的任务来抓, 经过各级党委、 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三条保障线(即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失业保险、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 和“两个确保(确保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发放、 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

 在我国成功地克服通货膨胀困扰, 实现经济的“软着陆” ; 成功地抵御亚洲的金融危机冲击, 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 快速、 健康发展; 成功地实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改组、改造和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的过程中, 社会保障体系都发挥了"稳定器"和“减震阀”的作用。

  十几年来, 我国政府始终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一是在不断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同时, 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基本实现了"两个确保"。

 二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等三项改革步伐加快,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办法正在贯彻实施;医院医疗收支和药品收支实行分开核算、 分别管理工作已经开展;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平稳推进。

   三是积极开展事业单位失业保险, 按照"事业单位缴纳失业保险费所需资金在其支出预算中列支"的规定, 将事业单位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列入年预算, 使事业单位职工失业保险逐步纳入制度化、 规范化轨道。

  据统计, 2002年—2007年全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五年累计 1.9 5万亿元, 比前五年增长了 1.4 1 倍。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 2007年参保人数突破了两亿人,比 2002年增加了 54 00多万人; 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扩大到 11个省份; 从 2005年开始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标准。

 中央财政五年累计补助养老保险专项资金329 5亿元。

 2007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1.8亿人, 比 2002年增加近 1倍;论

 文论

 文

 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分析

 2 88个城市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 已经扩大到全国 86% 的县, 参合农民达到了 7 .3亿人。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累计 4 14 0亿元, 比 2002年增加了 289 8亿元。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提高。

 2007年在全国农村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4 51.9万农村居民纳入了保障的范围。

 2008年, 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 预算安排社会保障支出 6684亿元, 较上年增长 1288亿元。

 这是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一项根本性的制度建设。

 社会福利、 优抚安置、 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

 抗灾救灾工作全面加强, 中央财政近五年支出 551亿元, 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排。

  我国政府在“十一五” 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 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

 可见,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现实条件下, 应该把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提高到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上来, 我国的经济连续 4 年均以超过 10% 的速度增长, 2007 年第一季度的增长速度更是高达11.1% , 但在高速增长的背后, 却出现了国富与民生关系的失衡,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国家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在数额上和结构上均有不合理之处。

  尽管理论界通常是以社会保障支出占 G D P的比重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 但是笔者认为, 通过对社会保障支出和国家财政支出的分析和比较, 更能让人理解一国的社会保障水平, 更能体现一国的民生关系和政府的执政理念。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不适度的实质就是社会保障供需之间存在着缺口,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适度发展就是保持社会保障供求的平衡发展。

 从社会保障支出的需求与供给角度讲, 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和保障水平上升时期, 社会保障需求较大, 人均国民收入较低, 社会保障供给有限。

 为此, 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 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为社会保障基金建立更广阔的来源基础。

 第二,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提高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第三, 加大社会保险资金筹集力度, 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渠道。

 第四, 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把社会保障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1. 2   文献综述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 社会群体和个人为使社会成员能够维持基本物质生活, 实现生存权提供援助和保证而设置的若干内容和项目的总和, 是社会团体和个人必须遵守的工作规程和行为规则。

 它一般包括社会保障、 社会救济、 社会补贴(福利)、 优抚安置、 社会互助和个论

 文论

 文

 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分析

 3 人储蓄积累保障等六个方面。

 自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以来, 贯穿其发展过程始终的两个基本原则是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李绍光,   2003)

  政府应该分清楚划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哪些是政府应该提供的, 哪些是市场应该提供的”。

 对于政府内部, 则应该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的责任”。(李绍光,   2003) 小康社会必须是一个涵盖了全面的目标主体和目标内容的概念,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这个内容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建国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建立了包括社会救助、优抚安置、 “五保户政策” 、 互助医疗等初步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障农民安居乐业曾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集体经济的削弱, 使得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广大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有所减弱。(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2006)

  我国现实情况表明,地方财政实力越强,该地方的社会保障水平越高;相反, 地方财政捉襟见肘,该地方的社会保障水平越低。

 而按照前面的分析,既然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是平等的,那么无论是生活在贫困还是富裕地区的公民都应该得到最基本的生存保障。

 这种保障不应该由经济状况存在极大差异的各地财政来提供,而应该由中央财政给予保障,否则就会出现穷者愈穷、 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李文君, 2005)

  近年来, 我国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提高支出效益, 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今后还将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增加社会保障投入, 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更好地满足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资金需要。(郭士征, 2006)

  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来看,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意味着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增加, 因为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政府的公共资金。日本的例子说明了这点。(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组委会秘书处, 2007 )

  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和保障水平上升时期, 社会保障需求较大, 人均国民收入较低, 社会保障供给有限。(宋士云, 2008)

  当时人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观念:

 传统的“统包统揽” 的保障方式导致国家包揽过多、政府负担过重, 已经到了不堪重负、 难以为继的...

篇三: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NEY CHINA / 2017 年 4 月下 财经界http://www.zgcjj.cn资源、珍稀濒危野生生物资源进出口管理,加强外来物种监测预警及风险管理。积极推进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和沙化、石漠化土地治理。四是要推进重点环境问题治理。强化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推进入河、入海排污口科学布局,着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开展地下水超采和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河湖内源污染治理。科学划定和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促进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实施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严控多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完善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加大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力度,强化农产品产地安全和污染场地开发利用监管。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五是要加强生态安全监测与研判。探索建立生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完善生态安全动态监测网络。定期对生态风险开展全面、科学的调查评估,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生态问题的预研预判。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体系,建立完善多级联动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网络,有效管控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事件和公共危机。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宣传,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生态环境信息,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六是要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完善“一带一路”生态环境合作机制,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低碳技术、装备与产业等方面的合作。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能力,建设性地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格局。参与全球生态环境和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引导完善国际生态治理体系和规则。强化“走出去”企业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加强“走出去”项目及其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合作共赢。(来源:国家发改委官网)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演进(一)社会保障制度恢复改革阶段1978年以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典型特征是“企业保险”,而1978-1991年这一阶段主要是维持、巩固和完善这种制度模式,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恢复养老保障制度。与此同时,这一阶段的一些改革措施也积极促进了“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险”的转变。例如,从1984年开始,我国开始尝试养老保险费用的社会统筹,其目的是“还原”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职能,并在江苏泰州、广东东莞、湖北江门、辽宁黑山等地开始试行退休人员的退休费社会统筹。在统筹方面,自1986年起首先实现了全国县、市一级的养老保险费社会统筹,进而又推进省一级的统筹工作。至1994年全国先后有北京、天津、上海、吉林、河北、山西、青海、江西、湖南、福建、宁夏、陕西、四川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了省级统筹。包括铁道、煤炭、水利、电力、邮电、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交通、人行、民航总局、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有色金属总公司在内的11个行业实行了养老保险的系统统筹。(二)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形成阶段1991-2000年这10年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探索性改革阶段,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文\陈彬我国自1984年开始逐步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三十多年来,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迅速发展,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了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社会保障制度覆盖人数最多、保障项目基本齐备的国家,形成非常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能力日益增强,成为一个社保大国,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正在逐步走向人人依法公平享有社会保障的新时代。3DOI:10.16266/j.cnki.cn11-4098/f.2017.08.001

 SIC VIEW国信观点个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主要由以下4个重要法规文件构成:第一,199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开始尝试性的社会养老保险结构的改革实践。在养老保险的筹资方面,确定社会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和职工三方共同筹资,职工个人按本人工资的3%缴纳养老保险费。在制度结构上,确定探索建立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第二,1993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决定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其中,一个最重大的突破是关于个人账户的设置; “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实际上就是社会统筹和积累制的结合。另一个突破是要求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和社会保险基金经营要分开,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主要是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在保证基金正常支付和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可依法把社会保险基金主要用于购买国家债券,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第三,1995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具体确定“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实施方案,确定“统账结合”是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提出到20世纪末,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用于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本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第四,1997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确定到2000年,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要基本实现统一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统一管理和调度使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行省级垂直管理。(三)社会保障制度试点落实阶段2000年,国务院决定选择辽宁省进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颁布了《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决定从2001年7月开始在辽宁省进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进行扩大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提出在总结辽宁省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两省的试点,为完善我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积累经验。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从2006年起又将试点改革扩大到除东三省之外的8个省、区、市,包括天津、上海、山东、山西、湖北、湖南、河南和新疆。(四)社会保障制度全民覆盖阶段2006 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到2020年,我国要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做到全民保障。这不仅是全体人民的福音,也是对世界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重大贡献。同时,这个任务也是十分艰巨的,需要更多的智慧和付出更多的努力。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成就(一)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军人保险、住房保障、社会慈善、商业人身保险等,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五大社会保险为核心。2010 年 10 月 28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社会保险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保险综合性法律,是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社会保险法》、《劳动法》、《收养法》、《职业病防治法》、《军人保险法》为基本法律,以《失业保险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廉租住房保障条例》、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等相关法规和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为配套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经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4

 MONEY CHINA / 2017 年 4 月下 财经界http://www.zgcjj.cn(二)社保覆盖范围迅速扩大2015年末,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54亿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05亿人,两者合计达到8.59亿人,比2008年的2.2亿人增长 2.9 倍,总体覆盖率达到 80%以上。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6.66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为7.36亿人(2014年),三项合计已超过14亿人,我国已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2.14亿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73亿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8亿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均连年显著增长。(三)社保基金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全国五项社会保险(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基金收入合计 3.98 万亿元,支出合计 3.3 万亿元,分别比 2008 年增长 1.76 倍和 2.19倍,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增长率超过基金收入增长率5.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76万亿元,支出2.33万亿元,累计结存3.56万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310亿元,支出1571亿元,累计结存3845亿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9687亿元,支出8134亿元,统筹基金累计结存6732亿元,职工个人账户累计结存3913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380亿元,支出615亿元,累计结存4451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695亿元,支出560亿元,累计结存1129亿元(含储备金190亿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446亿元,支出368亿元,累计结存593亿元。全国各项社会保险当期收入均大于支出。除以上社会保险基金之外,我国于2000年开始创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这是为应对未来老龄化高峰的挑战而建立的国家战略储备基金。2014年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权益总额1.46万亿元。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在8%以上,远超过通货膨胀率,实现保值增值,基金实力不断增强。(四)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我国连续第10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养老金水平将超过2000元。此外,全国有1.41亿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老年居民领取养老金,人均每月领取养老金水平为82元。在医疗保险方面,职工住院医疗保险费用报销比例在80%以上,城乡居民住院医疗保险费用报销比例在 60%-70%。此外,通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参保人的住院医疗费用还可以得到更多的补偿。2014年,共为78万名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支付了一次性生活补助;共有198万人享受了工伤保险待遇,依据社会保险法和修订后的工伤保险条例,工亡、工伤伤残和工伤医疗待遇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此外,共有613万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险待遇,女职工生育期间的收入和生育医疗费得到较好保障,促进了就业性别平等。(五)社保服务体系逐步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经过长期的社保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已经形成比较健全的社保管理服务规范,并陆续颁布一些有关社会保险的国家标准。2014年,人社部发布了《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国家标准和《社会保障卡》等11项行业标准,确定了19家社保机构作为第二批试点单位开展社会保险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截至2014年底,全国3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发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实际发卡地市(含省本级)达354个,实际持卡人数达到7.12亿人,社会保障卡普及率52.4%。信息化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国已有340个地市级以上人社部门(含省本级)开通了12333 电 话 咨 询 服 务 ,开 通 率 达 到92.9%,全年来电总量达7839.1万次。三、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趋势预计在“十三五”时期及至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战略目标,应当从弥补制度缺失、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入手,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的差距,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沿着公平、普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解除人民生活后顾之忧的同时,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并增进人民的幸福感,切实维护个人的自由、平等与尊严,最终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将最终实现从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从社会保障体系残缺到制度健全、完备,从选择性保障制度安排到公平、普惠的保障制度安排,从只能维护人的生存条件到维护人的自由、平等与尊严的转变。这个目标任务将分解成如下三个阶段来完成:(1)到2020年,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保障制度。通过强力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与养老保障制度,即让全体人民享有起码的社会保障,能够免除生存危机、疾病忧患和从制度上解除养老后顾之忧。因此,这一阶段搭建的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平台,维护的是底线公平。(2)到2030年,实现社会保障全面定型及稳定发展。以覆盖城乡的基本保障制度为基础,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定型、稳定发展,确保人人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并在规范、有序的条件下实现良性运行。(3)到2050年,完成社会保障由基本保障型向生活质量型转变。社会保障制度的重点任务将不再是项目扩张,而是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提升保障水平、建设发达的公共服务体系,向生活质量型保障转化。(来源:国家信息中心官网)5

篇四: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社会保障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编

 号 论

 文

 题

 目

 00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探讨

 002

 信访制度改革新思路

 003

 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问题及对策研究

 004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状况与社会福利政策处境

 005

 价值整合是我国社会保障政策改革的突破口

 006

 民间组织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007

 我国高校社会捐赠影响捐赠者决策的因素研究

 008

 试论中国城市低保制度实践的延伸效果及其演进方向

 009

 商业化倾向对非营利组织的影响

 010

 略论政府在社会慈善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011

 关注新兴弱势群体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吉林省城镇弱势群体现状与对策分析

 012

 关于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

 013

 试论民间组织的非营利性及与政府的关系

 014

 转型时期农民涉法信访问题探析

 015

 现代慈善事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016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面临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2 017

 我国民间组织兴起与成长中的善治

 018

 论道德诉求在弱势群体救助问题上的重要性

 019

 关怀弱势群体与构建和谐社会

 020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制度探析

  021

 对当前我国社区民间组织建设的思考 022

 国外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023

 新形势下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024

 政治发展的社会新动力试论中国民间组织兴起的政治发展意义 025

 我国信访制度的成本收益分析 026

 论服务型政府的有限性与非营利组织的补充作用 027

 筹资方式多样化非营利组织的生存之道 028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选择 029

 谈信访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030

 关注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社会

 031

 论心理学研究对征地移民安置工作的指导意义 032

 转型时期社会保障价值取向及其法制化 033

 小浪底水库移民对移民政策的认同及顾虑心理 034

 环境变迁对征地移民心理的影响及相关对策 035

 移民心理特征与持续性发展对策研究

  3 036

 影响移民心理状况的因素及因子分析 037

 移民心理对安置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038

 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研究 039

 我国彩票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040

 论当代中国慈善事业的道德主体

 041

 论消除低收入贫困者群体 042

 经济社团的赋权模式与职能导向的选择 043

 论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 044

 理性求解中国信访制度的困境及其改革出路 045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实现手段 046

 心理学知识在信访工作中的效能发挥 047

 城市低保制度、可持续生计与资产建设 048

 以人为本 为民解困 努力构筑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049

 党和政府对社团影响定量分析 050

 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环境的构建

 051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对策探析 052

 非营利组织及其对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意义 053

 全国统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思及建立 054

 仁慈抑或正义——谈现代社会保障的道德基础

  4 055

 社团组织与民意表达 056

 试论构筑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途径 057

 略谈构筑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作用 058

 数字地球背景下的地名数字化问题初探 059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初探 060

 浅论我国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

 061

 建立我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模式与对策 062

 转型期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分析 063

 市场化改革与非政府组织发展 064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伦理缺陷 065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探析 066

 提高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度 067

 南水北调渠道工程移民安置关键问题与对策 068

 论法治信访建设 069

 社会保障制度与老龄化问题研究 070

 建立健全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路与建议

 071

 建立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弱势群体问题 072

 关于我国城镇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探讨 073

 试论信访的功能收缩与制度重构

  5 074

 非政府组织可持续发展制度创新的亮点 075

 计划经济条件下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再评价 076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新模式——对大连市首创的“居家养老”模式的探讨 077

 中国“第三部门”起源的经济分析 078

 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城市“低保”制度资金来源的博弈分析 079

 试论第三部门在我国兴起的意义 080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刍议

 081

 试论中国慈善文化形态及其变迁 082

 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的历史沿革及现实挑战 083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084

 “正义论”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启示 085

 学习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若干思考——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基础工程 086

 科层制下信访机构专职化及其功能有限性分析 087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述评 088

 论新时期弱势群体与社会公正及其建构 089

 城市新贫困群体解困问题初探 090

 志愿者资源开发人文环境缺失的理性透视

 091

 加入 WTO 后我国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092

 转型时期中国社团问题探析

  6 093

 浅析志愿精神在中国得以发展的基础 094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和探索 095

 转化观念 把准定位 努力做好新时期民政工作 096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市场化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 097

 民政标准化事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思考 098

 转型期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缺陷与重构 099

 浅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及改革的目标 100

 非营利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途径和影响分析

 101

 集体访的认识、特点、成因和对策——兼议信访条例 102

 加快构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 103

 社区保障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实意义 104

 第三部门市场与政府的非零和产物——兼论我国第三部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05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实践与反思 106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福利定位及发展取向 107

 试论我国现代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8

 水库移民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以山东东平湖水库为例 109

 群众信访活动的特点及其分析 110

 人口老龄化与目标人群社会保障研究——以南通市为例

 111

 中国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7 112

 健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113

 养老保障中的政府机制与政府行为 114

 论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115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社会效应分析与改革思路 116

 厦门市养老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17

 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118

 毛泽东与邓小平社会保障思想之比较 119

 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中的政府与市场 120

 昌吉市贫困问题的实证分析

 121

 非营利组织制度创新研究 122

 浅析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123

 我国政府对贫困群体的责任之演变 124

 论我国 NGO 的合法性建构 125

 中国的社团革命——中国人的结社版图 126

 社会保障制度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 127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研究 128

 社区残疾人保障的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129

 社会保障与人口控制的理论创新与现实问题研究 130

 侨资进入我国殡葬业的可行性分析

  8 131

 水库农村移民安置绩效评估框架 132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中的价值权衡 133

 关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法律思考 134

 我国失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35

 我国社会团体发展的省际差异比较——北京、浙江、黑龙江 136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 137

 论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 138

 WTO 背景下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国际接轨的对策研究 139

 试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140

 如何解决好农村群众的上访问题

 141

 黑龙江省弱势群体的需求及社会保障措施研究 142

 对涉法上访问题的调查及建立长效机制的对策研究 143

 湖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144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145

 非营利组织的文化管理及机制转换 146

 试论城镇低保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147

 底线公平与社会保障的柔性调节 148

 关于构筑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监督体系的思考 149

 非正规就业对完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9 150

 中国老龄化趋势与养老保障改革挑战与选择

 151

 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152

 四种社会保障体系生命周期的比较研究 153

 试论用“关爱”抗击艾滋病恶魔 154

 关于当前我国社会非正式群体对人的影响的探讨 155

 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创新社会弱势群体支持机制 156

 城市贫困监测的效用缺失及其优化 157

 农民工城市社会保障系统应该覆盖的对象 158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59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60

 防灾减灾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161

 论“全球化”趋势下的移民控制——欧盟各国的移民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 162

 努力建设一流的社会福利中心 16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困境与出路思考 164

 我国志愿性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思考 165

 工程移民系统和谐性分析 166

 第三部门的发展对降低寻租社会成本的意义 167

 试论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意义 168

 关于构筑城镇弱势群体社区支持平台的构想

  10 169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政府在社保中的责任 170

 论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筹资举措

 171

 论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营运的市场化与安全 172

 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 173

 社会保障制度创新与城市化 174

 城市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理论思考 175

 从维护社会稳定看信访制度创新 176

 实施统筹保障制度 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177

 浅析我国城市流浪乞讨救助制度 178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难点及对策 179

 五保村将可能成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新的起点 180

 论我国第三部门的成长与社会资本的建构

 181

 借鉴国际经验是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走向成熟的捷径 182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分析 183

 社会工程社会做——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184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选择 185

 论灾害事故应急处置中的新闻管理 186

 移民社区政治文明建设调查与思考——以永州市冷水滩区三峡移民安置点为例 187

 重建民间社会与保障个人权利

  11 188

 探析农民工“市民待遇”及保障问题 18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三峡移民工程 190

 论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从日本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看

 191

 论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影响 192

 建立“公民基本生活有偿保障体系”的思考 19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194

 社区劳动保障平台运作管理模式研究 195

 对健全养老金“防冒领机制”的思考 196

 进一步完善青海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197

 试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198

 毛泽东、邓小平的社会保障思想 199

 关于我国政区地名标准化问题的思考 200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新思路

 201

 建立和完善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 202

 浅析集体信访的特点及对策 203

 探析公共事业的民间参与 204

 城市扶贫与政府社会政策取向 205

 政府在灾难管理中的效能探析 206

 关于转型时期我国非政府组织社会功能缺位的思考

  12 207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模式探讨 208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209

 新时期信访工作浅析 210

 重庆“12·23”井喷特大事故处置经验与教训

 211

 新时期中国社会人道主义思潮的哲学反思 212

 生态殡葬伦理观论析 213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 214

 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现状与对策 215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保障 216

 对利用听证解决疑难信访问题的思考 217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218

 四川省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面临的问题及思考 219

 论我国政府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 220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差异及统筹改革思路

 221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诉求、求实原则与过渡性安排 222

 水库移民可持续发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223

 政府与社会保障产品的供给 224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断裂与弥合 225

 农村五保供养的体制性问题和对策——以山东省为例

  13 226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化的框架分析 227

 当前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228

 论我国城乡养老保障取向 229

 我国扶贫开发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230

 税费改革与农村五保户供养融资体系的制度化

 231

 全面小康视角下的城市贫困问题 232

 试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目标选择 233

 国家有权适度限制乞讨行为 234

 城市行乞者群体滋生的社会原因 235

 科学发展观与“城乡统筹保障制度” 236

 关于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探讨 237

 浅析群众涉法上访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238

 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职能分析 239

 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方面 240

 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研究

 241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思想稳定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242

 中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回顾、问题及政策选择 243

 公司公益的困境与出路 244

 水库移民收入恢复目标值的确定方法与探讨

  14 245

 谈慈善事业发展的规律和关系 246

 对发展城镇社区老龄服务产业的思考 247

 建立好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途径 248

 完善民族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研究 249

 残疾人社保基金的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250

 儒家伦理与中国慈善事业关系初探

 251

 浅议...

推荐访问:高质量 心得体会 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 促进我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uigou6.com/xindetihui/444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 慧慧文档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晋ICP备17005529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