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慧慧文档网 > 疫情防控 >

学院关于疫情期间稳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19 16:00:14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学院关于疫情期间稳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2022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增量创历史新高,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双重影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各高校就业工作压力陡然增大。为贯彻落实习***关于做好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院关于疫情期间稳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学院关于疫情期间稳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学院关于疫情期间稳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2022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增量创历史新高,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双重影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各高校就业工作压力陡然增大。为贯彻落实习***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教育部、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工作安排,坚决落实“稳就业”“保就业”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就业创业工作。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招生就业处,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提出加大毕业生在疫情影响下稳就业的对策建议供市领导参考。

一、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现状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高达1076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新冠疫情对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延续至今,2022届毕业生中,过半数都表示自身的就业期待有所改变,其中表示“期望薪酬下降”、“期望行业变化”分别占比23.9%、18.4%。本届毕业生中,有44%青睐规模在500-9999人的中型企业,占比最高。稳定和职业发展是大学生找工作时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中型企业则能较好的满足这两个诉求,求职难度相对大型企业来说更低,因此成为大学生求职首选。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及对人才要求提高,大学生群体也在调整发展路径,越来越多人选择继续深造,或拥抱当下灵活就业、自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由职业等多元的就业形态,拓宽自己的未来选择。截至目前,在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超9成已经参与过面试,其中6成以上参与1-5场、占比最高,且与去年基本持平;参与6-10场的占17.2%,还有1成面试了11场以上。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线上面试的普及。

二、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期望”“慢就业”加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了转变,已经从”要找到一个饭碗”转变成”要找到—个金饭碗”。既然一时之间无合适工作,更多家长宁愿选择让孩子继续深造。但不少学生对升学院校期望值较高。以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今年XX市专升本计划共有20000余个,较去年计划有所增长,但是公办院校招生计划只占1/4左右,增加较多的主要是民办院校,但由于民办院校学费较高,且教学质量、就业资源与公办院校也有差距,部分学生反馈虽然考试已上线却不愿选择民办院校,如果专升本录取结果不满意,后续仍然需要学校推荐就业,很多单位春季招聘已经结束,这部分学生就业压力较大。二是中小企业岗位缩减,待遇较低。部分中小企业守法意识较弱,以试用期等为由不及时与学生完善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等手续,侵害了学生的正当权益。部分大型企业为节约成本,专科生只能劳务派遣,不能与公司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待遇上差距比较大。三是基层就业录取率偏低。毕业生愿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但以往专科生的录取比例都比较低。以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21年西部志愿者报名139人,最终录取只有4人。目前西部志愿者项目正式确认录取基本都在7月份,报名学生担心如未能录取,再参加招聘就会错失很多机会,就业难度加大。四是“互联网+就业”模式尚需完善。当前“互联网+就业”模式建设应用还不够充分、就业指导服务方式还不够科学等现实之困。要让”互联网+就业”模式成为推进大学生精准就业的新样态,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实现路径。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趋势分析

一是疫情的影响仍有不确定性。2021年《经济蓝皮书》指出:目前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疫情形势并没有得到缓解,疫情的发展形势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二是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仍然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有些毕业生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单位”,但同时又有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难以对应届大学毕业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客观上反映了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较为普遍。三是不同地区之间的就业需求反差现象明显。越是经济发达、知识人才密集的地区,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越急迫,接收毕业生的量越大;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人才稀少的地区,反而越不好安排毕业生。同时这些边远地区或内地不发达地区,仍然实行计划分配的做法,不利于毕业生求职就业;有些地区实行地方保护政策,收城市增容费,办理毕业生接收手续复杂,户口指标审批难。四是互联网招聘平台及线下宣讲会为最主要信息渠道。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互联网招聘平台是超过63%大学生的求职信息来源渠道,过半大学生的求职信息来源于线下宣讲会。综合来看,专业化的线上招聘平台将成为大学生求职的主要信息渠道。疫情防治常态化,“云招聘会”、“空中宣讲会”等线上模式成为大学生招聘求职的主要方式。“金三银四”的快速增长后,头部互联网招聘平台的使用时长多呈现上涨趋势,大学生逐步形成互联网招聘APP使用习惯。五是大学生招聘服务专业化、细分化,线上线下融合为长期趋势。随着基础产品和服务的成熟,校园招聘市场进入精细化发力阶段;疫情影响叠加5G时代的到来,线上招聘加快渗透,空中宣讲会、直播“带岗”等模式渐趋主流,目前的典型线上招聘模式中,用户对互联网平台投递简历的传统方式偏好比例最高,达到62.8%;直播招聘模式发展时间相对最短,但已经占据一席之地,具备突破时空限制、求职效率高等优势,预计未来线上线下融合将成为校招主流模式。

四、加大毕业生在疫情影响下稳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落实国家政策,拓展就业渠道。一是基层就业方面,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三支一扶”“选调生”等基层项目能多增加一些岗位数量,并且部分岗位能降低学历门槛,扩大专科生的基层就业机会。建议基层项目的报考录取时间能够提前,确保未能录取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参与校内招聘。二是在扩大专升本规模的同时支持更多的公办院校增加招生计划,打通高职学生的升学通道。三是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持续推进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和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匹配更多专项资金扶持大学生创业,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创业场地和完善的创业孵化服务。每年对毕业生创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大力扶持学生创办微型企业。

(二)落实精准帮扶,促进充分就业。一是提供精准就业帮扶。高职院校对毕业生就业动态实行周报制度,通过“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管理体系,精准掌握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学校建立一对一帮扶台账,为学生提供“四个一”精准就业帮扶,即落实“一次单独咨询、一次优先推荐、一次就业指导、一项就业补贴”,确保重点群体顺利就业。二是落实求职创业补贴。为毕业生申办求职创业补贴。三是开展求职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联合第三方机构开展大学生求职就业训练营活动,为特殊困难群体毕业生提供求职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包括求职定位、简历制作、面试准备等实用技巧。

(三)着力优化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一是加强个性化指导。开通各类大学生职业测评与规划平台,组建校内就业创业导师咨询团队,以“生涯规划导航”“线上导师问诊”等方式加强个性化指导。二是打造专业师资团队。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参加XX市就业工作培训、TTT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认证培训、GCDF生涯规划师、GCT生涯团体辅导培训等。三是组织就业能力提升活动。比如举办模拟招聘会、就业沙龙、简历制作等就业讲座。组织大学生模拟求职招聘大赛。

(四)积极提供心理引导,转变高期望求职心理。针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尽早发现,加强沟通、交流,及时给予专业引导,及时掐住“苗头”,助学生身心健康。扎实深入开展好学生就业观念引导工作,教育学生从思想上为就业多做准备,教育引导学生准确定位,不断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提高就业信心,把握就业机遇,动员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加大引导毕业生对“新业态”“新格局”的认识,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树立先就业、再择业观念,这不仅是个人需要,更是社会的需求。

(五)扎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促就业。以构建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为载体,积极部署、科学研判,做好学生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创新创业活动品牌和成果的展示交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以创业促进就业,持续培养本科毕业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综合能力。以创新创业孵化园为支撑,打造创业孵化基地,优化双创导师团队建设;以双创赛事为龙头,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厚植创新创业肥沃土壤,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以双创活动为抓手,定期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帮扶活动,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路径,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面对疫情的冲击,各高职院校齐心协力,共同打了一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攻坚战。2022年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就业工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形势越是严峻,任务越是繁重艰巨,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要善于在危机上遇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坚持提前谋划部署,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努力争取更大工作主动权,聚焦重点,综合施策,全力做好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也是民生之首,民心之安所在。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是让一个个毕业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会使一个个家庭缩小收入差距,一个个群体更能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最终让全体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扎扎实实的向前走。

推荐访问:就业问题 疫情 调研报告 学院关于疫情期间稳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疫情影响下的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疫情下的就业问题调研报告

本文链接:https://www.huigou6.com/yiqingfangkong/2616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慧慧文档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晋ICP备17005529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