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慧慧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必学内容——【基层党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合力共筑美丽家园学习心得5篇

时间:2022-08-25 12:40:04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必学内容——【基层党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合力共筑美丽家园学习心得5篇必学内容——【基层党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合力共筑美丽家园学习心得 402019年第6期·总第646期党的建设关系国家前途,基层治理关系民生福祉。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必学内容——【基层党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合力共筑美丽家园学习心得5篇必学内容——【基层党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合力共筑美丽家园学习心得 402019年第6期·总第646期党的建设关系国家前途,基层治理关系民生福祉。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学内容——【基层党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合力共筑美丽家园学习心得5篇,供大家参考。

必学内容——【基层党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合力共筑美丽家园学习心得5篇

篇一:必学内容——【基层党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合力共筑美丽家园学习心得

2019年第6期·总第646期党的建设关系国家前途,基层治理关系民生福祉。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时代任务,为党的建设引领基层治理指明了方向。社区是基层社会的基本单位,社区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互动实践路径的创新探索,对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一、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互动逻辑第一,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基层社会是党与广大人民群众发生直接联系的场域,基层社会事务的处理和问题的解决对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至关重要。基层党建是党建纵向体系中的基础,是政党建设第一线,是最活跃、最具创新质感的部分,将基层政党建设下沉融入具体治理工作中,有利于党建的扎实推进和实践创新。新时代基层党建的总体格局是传统领域党建和新兴领域党建共同构成的,城市社区党建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新兴领域党建,在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的当下,越发成为基层党建总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基层党建引领带动社区治理,有利于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第二,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深化改革基层社区治理方式的创新思路。基层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基石和前沿阵地,发挥关键作用。基层党组织是党建引领治理所依靠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力量,也是直接参与基层治理的领导核心,基层党建的功能发挥程度极大制约着基层治理的成效。党建引领治理的力量来源于党自身的组织优势,党的基层组织在领导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和群众工作经验,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进程中,党通过基层组织网络体系建设实现了对社会的重塑。因此,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有利于发挥政党先进性和组织力,激发基层治理的创新活力,是基层灵巧型政府的创新尝试。二、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实践经验第一,构建“五级”组织架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引领力。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要坚持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贯穿基层社区治理的一条红线,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重点,增强党组织的政治、思想引领力。要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构建街道党建协调委员会、社区党建联席会、楼宇党建联盟、项目党建等四个平台,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实现组织体系立体化全覆盖。在健全组织体系的基础上,明确各级工作职责,街道大工委负责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引领聚合,社区大党委负责宣传贯彻、组织协调、团结凝聚,网格党支部负责支部建设、组织发动和教育管理,楼栋党小组负责联系走访、收集诉求、协调反馈,党员中心户负责示范带动、发现问题、服务群众。要以组织建设为基点,利用组织优势,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思想和机制引领作用,推动“红色引擎工程”,进一步强化“红色引领”,选育“红色头雁”,激活“红色细胞”,建设“红色阵地”,打造“红色服务队”,繁荣“红色文化”,用好“红色基金”,掀起“红色旋风”,使本文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以‘红色引擎’引领基层治理的‘党建+治理’良性互动模式探析”(项目编号:2018Y0101)的阶段性成果。基 层 党 建J I C E N G D A N G J I A N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侯承材

 41 2019年第6期·总第646期基层党建成为引领社区治理的核心力量。第二,推进“六好”社区服务,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凝聚力。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要坚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区治理的根本宗旨,优化党员服务、政务服务、法律服务、生活服务、文体服务、关爱服务等六项服务体系,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要下沉工作力量,整合公安、城管、工商、食药监等部门的执法力量,建立组织、责任、制度三个体系,建立联席会、问题处置、综合执法、考评等四项制度,健全综合执法“五长”联动机制(即城管执法队长、工商质检所长、食药监所长、司法所长、公安派出所长联动),统筹调度管理,组建服务团队,突出服务功能,支撑做实网格,推动执法队员直接下沉网格,共同参与网格的管理和服务。要坚持精细精准服务理念,建强政务服务中心和网格服务中心,整合服务资源,制定合理的服务机制,实现服务功能集约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和服务环境优质化。要善于运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治理工具,发挥党的先进性,切实解决群众各类问题,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号召力。第三,落实“三治”融合成效,加强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整合力。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要坚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共融的社区治理体系,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整合力。居民自治是广大居民直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重要平台,要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组织完善、服务到位、治理有效的居民自治制度,按照自治章程和社规民约,通过建立代表议事制度、民主理财制度、事务公开制度和社区监督制度等,来实现社区公共事务中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民主权益。社区法治建设既是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社区治理过程中,要根据全面依法治国总要求,强化依法行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强化法制监督,在基层领域把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居民法治素养,推动全民守法。德治社区是实现社区善治的固本之策,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基层民众的人生观、价值观之中,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通过社区家风建设、志愿服务、社区教育、道德评议等途径提升德治水平。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不断探索完善“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统一的机制,加强党的能力建设,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不断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回应时代所需和群众期待。三、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方法要义第一, “刚性嵌入”与“柔性融入”相结合。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指向两个目标:一是通过引领社区治理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二是通过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刚性嵌入”主要指向的是第一个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这就要求在基层社区要本着“应建尽建”的原则在符合党建条件的社区组织内普遍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柔性融入”主要指向第二个目标,要求以党建的政治优势扩展社区与党和政府的联系与沟通,进而提升治理水平。另外,在基层党建过程中,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地提供优质服务,无形中实现党组织活动与社区治理职能相结合的效果。第二, “党管一切”与“从严治党”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社区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同时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是一条根本的政治规矩,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去。要坚决防止和反对基层社区中出现的不良文化,着力治理“微腐败”,解决基层治理中广大群众反应最强烈以及对党的执政根基威胁最大的现实问题,净化基层党组织的党内政治生态,树立党在基层群众中的公信力。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党统揽全局,在基层社区工作中协调各方,进而实现全体基层党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基层建设各个方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对各种基层治理难题的应对能基 层 党 建J I C E N G D A N G J I A N

 42 2019年第6期·总第646期力和解决能力,增强党的战斗力和领导力,使党真正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第三, “强化引领”与“简政放权”相结合。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并不是主张基层党组织“包办”社区治理,而是利用党的先进性在基层社区治理中起到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等引领功能。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即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塑造时期,基层社会场域中的人民群众在价值观方面存在诸多困惑和疑问,迫切需要一种正面的、务实的价值观加以强有力的引领。要强化党对基层社区的价值引领,通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体察、分析基层群众的思想动态,及时、科学地回应基层群众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夯实党的民意基础。同时,要明确角色定位,减少具体干预,加强创新监管,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基层社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过思想层面的引领和利益层面的保障,使党的先进性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实效性。四、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关键问题第一,解决好活动边界问题是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枢纽。在当前基层治理中,存在着“大政府”和“政府无限责任”的观念,导致治理中的活动边界不清晰。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必须厘清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的边界。首先,要理顺基层社会治理体制,以党建引领治理,以党组织作为社区治理的政治核心,并不意味着基层党组织对社区事务要全方位地干预和介入。基层党组织要有清晰的角色定位,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发挥政治导向功能、思想引领功能和利益协调功能,减少在微观层面对社区事务的过度介入,为社区自我发展留出空间。其次,要划清基层党政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的权责边界,合理调整党政与社区的关系,规范社区准入事项的行政审批制度,制定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形成公开透明的制度安排,构建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社会协同的社区治理机制。这是以基层党建创新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枢纽所在。第二,解决好服务机制问题是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重点。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定位。长期以来,基层党组织大多以行政角色嵌入到社区治理中,疏远了基层党组织与社区居民的距离。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核心在于强调其服务群众的基本社会属性,淡化社区居民对行政体系的依赖,强化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直接联系。要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实效,形成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的良好氛围。首先,要完善基层党组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通过发挥社区党员的作用,密切联系群众,运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工具,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完善服务群众的机制,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参与为动力、以群众评价为标准,提升基层党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构建民意诉求解决机制,社区党组织要通过综合运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种手段,使得群众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合理的表达,发挥利益协调功能,调解居民纠纷,促进社区的稳定与发展。第三,解决好队伍建设问题是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关键。人才是盘活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良性互动的关键因子。目前,社区党建工作者的招录较为简单,素质要求偏低,待遇水平偏低,一些优秀人才看不到前途,造成社区管理队伍不稳定。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必须加强基层党建人才培养,提升社区治理能力。首先,要建立健全基层党建人才的纵向培养体系,一方面将基层党建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入行政机构的党建梯队中,另一方面使行政机构的党建人才在基层社区党建工作中得到充分锻炼,构建一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其次,要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者的横向交流平台,建立交流提拔机制,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学习,提升社区党建工作者的综合能力素质,促进社区治理创新。最后,为了使社区党建工作者能够专心于社区党建,优化社区服务,应加大社区党建工作经费投入,适当增加社区党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调动社区党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责任编辑/姜 圻基 层 党 建J I C E N G D A N G J I A N

篇二:必学内容——【基层党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合力共筑美丽家园学习心得

基层基础 推动机制创新 着力构建共建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 ——X 区小区治理的工作汇报

 十九大报告指岀,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市委立足全面加强和改进基层治理,提出积极构建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的基层组织体系、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去年以来,×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部署要求,立足区情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初步探索出一条“把支部建在小区上、‘三治’融在楼院里、服务送到家门口”的×特色小区治理之路。

 一、坚持统筹谋划,完善小区治理的制度体系 城乡社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其治理的效果和水平事关基层的和谐稳定。×是传统的老工业区,全区共有×个街道,×个社区,×个城市小区,辖区内小区数量多、类型多,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多。×区紧紧抓住基层治理的主要矛盾,从×年底开始,根据“人口多、小区多、老人多”的区情实际,认真谋划、积极推进,制定×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施计划、出台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社区落实意见、全面加强小区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等,建立纵向到底“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横向到边的多元共治机制,完善工作保障、激励制度,从抓基层打基础着眼,从强末梢治源头

 着手,把治理的基本单元由社区下沉到小区,延伸组织体系,把支部建在居民家门口,让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在居民的家门口,完善公共服务、优化人居环境,形成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以社会治理转型有力推动城市和产业转型。一年多来,初步探索出了具有×特色的小区治理新路子。

 二、支部建在小区上,为城市源头治理“固本” 按照市部署、区领导、街道主导、社区协同、小区落地的工作思路,建好小区党支部,选好小区“主心骨”,让组织力进一步从社区下沉到小区,管好居民家门口的事,有力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组织基础。

 一是形成“ 动力主轴” 。从区级层面自上而下着力推动。区委常委会多次集中研究,推动形成“两个机制”:纵向到底“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区、街道、社区、小区的职能定位、工作责任,建立权责明晰的四级联动责任体系;以联席会议为主要形式,构建上下贯通的四级联动组织体系;建章立制,构建上下衔接的四级联动制度体系。横向到边的多元共治机制。区直部门做好保障,街道社区利用区域化党建发挥治理的“轴心”作用,凝聚驻区单位、居民骨干、社会组织、服务商家等各方力量在小区治理中发声、发力,推动人、财、物向小区下沉。

 二是建强主阵。

 地。按照“有人有场地”“一小区一支部”的阵地建设工作思路,标准化、规范化建立小区党支部,同步配套服务阵地,构建起小区党支部领导下,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网格长、楼栋长等共同参与、积极协同、共建共治共享的居民小区治理体系。实施“一六三”幸福×工程,评比×个党建引领基层治

 理示范小区党支部、×个居民满意幸福院落、×件为民服务暖心实事,激励各小区党支部竞先争优。一年以来,×区小区党支部数量由×余个增加到×个,覆盖率从×年底的×%增长至×年×月的×%,一大批小区党支部的工作成效逐渐让居民看到变化、感到满意、赢得认同,实现了小区党支部的“有形”和“有效”覆盖。

 三是选好“ 主心骨” 。把选好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作为提升小区党支部组织力的强力抓手。街道层面建立“小区党支部书记数据库”和“小区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库”,着重从本小区居住的离退休干部、在职干部、优秀党员志愿者里推选有威望、有热情、有能力的居民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社区层面建立“社区书记工作室”,开展“书记课堂”,实现小区党支部书记培训常态化。目前已有×名党性强、群众威望高的居民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成为社区“两委”干部的后备力量,如×街道×社区×小区党支部书记×因表现突出在“两委”换届中被推荐为社区书记的意向人选。

 三、“三治”融在楼院里,为城市源头治理“聚力” 组织下沉有效地将党的领导贯穿小区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通过政治领导、思想引领、群众组织、社会号召,有力促进了自治、法治、德治在楼院的融合,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新格局的形成。

 一是开展楼院协商,让群众参与更方便。针对居民与物业之间矛盾尖锐,小区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停车难、收费难、小区环境脏乱差等物业难题,探索搭建小区自治平台,以“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为基础,建立“党群协商议事会”。对没有物业公司

 管理的小区,由小区党支部牵头成立自管组,依托协商议事平台,引导居民开展自治。对有物业公司管理的小区,小区党支部联合×区物业行业党委定期召集物业公司、社区居委会、居民代表、小区业委会协商议事。通过共商共议共决,着力议好办好小区环境卫生、停车管理等关键小事和民生实事,做到治理过程让群众参与、治理成效让群众评判、治理成果让群众共享。议事会实施以来,先后解决了×等×个长期困扰居民和影响小区和谐的历史遗留问题。

 二是突出“ 软硬并举” ,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旗帜鲜明地建立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依法治理制度,推动把自觉接受小区党组织领导、加强自身党建工作等内容按照法定程序写入居民自治章程、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和物业公司章程。让“四官”走进小区楼院,引导居民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组织发动和引导小区居民、驻区单位,共同谋划小区管理,制定居民自治公约、小区管理办法,破除陈规陋习、弘扬公序良俗,培养居民的法治思维和规范意识。针对小区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在小区党支部的参与下,实施×个“三无小区”的集中整治和×个老旧小区智慧安防建设,门卫、水电管网、停车、绿化等问题统筹解决,居民普遍感觉安全感更足了。

 三是传承红色基因,让邻里关系更和谐。充分利用小区党支部“接地气”的优势,因地制宜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全区各小区党支部共组建学习小组×多个,利用夜间、周末等不定期组织党员学习讨论,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小区院落、广场、长亭,走进千家万户、

 走到群众心里。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把×精神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精神大讨论、拍摄×精神主题微视频、挖掘选树以×街道×小区党支部书记×、×街道×小区党支部书记×、×街道×社区×小区党支部书记×等为代表的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道德榜样”“道德先锋”,以善行启发善行,以贤德引领善行,培育小区党支部书记的对标意识,凝聚小区居民的家园意识,营造出见贤思齐、见德思齐的良好风尚。支部进小区以来,居民普遍反映,他们心路通了、心气顺了、心情舒畅了、事业兴旺了,对党和政府更加信任和拥护了。

 四、服务送到家门口,为城市源头治理“凝心” 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建在居民家门口的“一线”优势,带动服务和管理力量的更有效下沉,党员服务更走心,生活服务更暖心,群众与党组织更贴心。

 一是把党的服务延伸到居民家门口。按照“一小区一阵地”的原则,灵活运用共享、购买、置换、租赁等方式在各小区建设邻里中心,统一标识,作为小区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服务居民群众的主阵地。各小区党支部围绕居民需求,依托小区邻里中心,发动驻区单位、周边商家、社会组织、辖区志愿者为居民提供从育幼到助老涵盖医疗、教育、文化、养老等各方面服务。党旗之下聚人气、暖民心。武汉路街道广文路小区邻里中心开办“邻里食堂”,身体不便的小区老人足不出户就解决了就餐问题。

 二是把难题解决在居民家门口。深入开展走访连心活动,建立“县处级干部包社区、科级干部包小区、社区干部包楼栋”的

 三级联系群众工作机制,推动机关在职党员向小区党支部报到,聚焦群众最急最忧最盼,先后化解社会救助、物业管理、环境卫生、拆迁安置、养老服务、就业创业等问题×件。建立小区党支部与区直机关、驻区单位结对共建机制。各小区党支部充分运用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坚持需求征集、提供服务、考核评价“三个双向”,通过与区直机关、驻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认领小区惠民项目、参加小区志愿服务等,引导资源下沉、力量下沉、项目下沉、责任下沉,让辖区内各类组织和党员参与到小区治理中来,先后签订共建协议×份,认领惠民项目×个,对接服务×次。党群之间的心结解开了,小区群众之间的矛盾化解了,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三是把活动开展在居民家门口。居民靠发动,发动靠活动。小区党支部充分利用“道德银行”志愿者积分激励机制,对居民互助、认捐、认养、认管小区设施场地、广场绿地等采取积分形式予以激励,引导小区各行业领域、各年龄段的志愿者参与到城市管理和社区治理中,促使居民相识相知相依、融入融和融洽,涵养培育“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氛围。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小区党支部书记带领业委会、物业、党员和居民志愿者×余人,在全区各个院落开展志愿宣传、垃圾清运、违建拆除、小广告清理等,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和组织力。

 伟大时代领航奋进,党的建设永远向前。在新的起点上,×区将自觉站位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砥砺奋进不忘初心,只争朝夕不负使命,锲

 而不舍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升级,努力为开创富民兴×新局面、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 100 周年。

 社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

 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社区组织形式日益多样,社区社会阶层更加多元,人口流动更加频繁,社区的这些新情况新变化,使得基层党建面临不少紧迫问题。

 环翠街道基层治理工作面临诸如城市人口新增、楼宇小区新建等新挑战,小区治理水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和精神归宿感,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为有效破解小区治理难题,环翠街道红星社区积极探索小区治理的新路子,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根本,以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为目标,在化解小区发生的矛盾纠纷、服务小区群众中重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小区治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制度。社会治理,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就要树立大抓支部鲜明导向,把每个支部建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 主要做法

  (一)

 重点把关,凝聚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正气

  红星社区所辖翡翠国际小区是近年来入住户数最多的楼宇小区,曾因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导致物业管理、邻里关系等方面矛盾纠纷频发,亟需建立业主委员会形成业主与物管公司之间的良性沟通机制,为

 此,红星社区党组织重点把好业主委员会建设关口,坚持党建引领业委会建设的工作要求,在业主委员会筹建、选举前主动参与、加强指导,做好业主委员会委员候选人资格的审核把关,并逐步增加业委会中党员的比例,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确保社区对业委会的人选建议权、审核权、把关权;同时把好决策关,业委会党组织研究讨论关系全体业主利益的重大事项后应征求上级党组织意见。要将业主议事纳入社区居民议事大框架,红星社区党组织坚持上级党组织领导,强化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奠定了小区治理工作的基础。

 (二)

 多方联动,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小区治理的勇气

  翡翠国际小区停车位因无法满足小区居民使用,导致房开商与业主之间矛盾激化,并发生业主堵小区公共通道等事件,原负责社区的北关社区党支部积极协调配合街道及住建部门处理此事,并在后续社区管理中,承担起化解矛盾纠纷的担子,积极做通小区业主工作,社区党员带头,小区党员参与,对每个楼栋、每个单元,全覆盖地进行矛盾摸排及矛盾化解工作;同时,红星社区在环翠街道带领下积极与业委会和物业管理公司加强交流、共同化解小区居民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着力解决业主及广大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难题。如今,翡翠国际小区二期经过近一年的配套设施完善,总停车位已达 1300 余个,对于有着 1326 户住户的小区来说,停车

 位与住户比例接近一比一的比例,停车位已经能够满足小区业主使用。如今的翡翠国际小区不论在管理还是在小区居住环境方面,都有了质的提高,翡翠国际小区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矛盾纠纷“不出社区”,

  实现了从脏乱差的“问题小区”向和谐温馨典范小区的转变,而这一切成果都归功于北关社区和红星社区党支部利用党建引领小区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三)

 网格管理,筑牢小区疫情防控安全堡垒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由于红星社区所辖楼宇小区数目多,住户多,外来人口多,疫情防控工作存在一定压力,红星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动员社区党员组成志愿服务队,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毅然冲锋在社区疫情防控最前线,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做好深入各家各户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排查、居民信息核实登记、体温测量、防护知识宣传、卡点值守等工作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进一步强化了党建引领,使得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 经验启示

  (一)强化基层党建,发挥基层党组织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社...

篇三:必学内容——【基层党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合力共筑美丽家园学习心得

引领基层社区治理研究 2019-05-15 11:09:28 理论观察 2019 年 3 期 邓力 摘 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到基层社区则充分体现在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这是理解新时代中国基层治理的实践基础和逻辑起点。我国各个城市在社区建设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出关于党组织引领基层社区治理的实践案例。本文基于江汉区 Y 社区的实践探索,开展实际调研,以此分析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所面临的困境,并相应提出多方位、多角度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党的建设;基层治理;政治引领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3 — 0024 — 03 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区治理是在国家大政方针要求下结合社区实际状况开展的细化组织活动,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不断探索具有武汉特色的城市基层治理有效路径,从基层治理“1+10”系列改革,到大力实施“红色引擎工程”,致力于构建基层社区治理中的“强引擎”,凝聚人心,和谐共治。

 一、Y 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的基本经验 武汉作为我国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近十年经历了外来人口激增和城区面积不断扩大的过程。江汉区 Y社区位于武汉中心城区,随着新商圈、新楼盘的入驻,在近年来同样经历了所辖区域内常驻、流动人口激增的过程,告别了过去固定单位制的人口分布和管理制度,这为 Y 社区的治理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江汉区政府的政策指导下,Y 社区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加强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尝试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体系。

 (一)巩固“主心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论断。社区作为我国社会最基础的组成单元,是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是党联系群众的平台。社区党建则是社区工作的核心内容,以基层党组织的主导推动社区自治、共治的发展,更符合社区治理的本质,关系到社区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基层党组织规定了五大职能,即“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1〕,更加明确了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功能。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作为社区发展的“主心骨”,对其发展现代化具有根本性、方向性作用。

 (二)秉持“以人为本”:以人民福祉为最终目标 社区建设发展是围绕服务居民、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而展开。随着居民物质文化需求的提高,如何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城市治理者需要面对的关键性议题。Y 社区党委在基层社区治理实践中将提高社区居民福祉作为最终目标,在服务项目引进和针对性方面进行主动突破,由社区党支部带头,由党员为活动骨干,通过深入调研,了解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从低保户扶助、家庭纠纷帮助、青少年教育、丰富文体活动等方面切入,创设一批贴近居民、贴近生活,能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的服务项目,使社区着力向完善服务、管理、文化和保障全方位综合功能发展。

 (三)构建“多元共治”:培育社区治理原生动力 社区党建将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作为引导,转“管理者”为“服务者”,保证社区和谐、稳定和共同利益最大化,有效地整合优化社区各单位参与“多元共治”,引导各种社会力提供专业化社区服务,使社区各方都成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从而增强社区建设活力,提升社区治理的效能,推动政府职能转变。Y 社区组成社区大党委和社区居務监督委员会,形成联动整体,并且,社区去行政化与培育社治理原生动力指引下,Y 社区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前提下支持“两新”组织对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社区所辖范围内的资源。

 (四)创设“„街坊文化”:营造社区文化浸润人心 良好的社区文化具有浸润人心,匡扶正气的作用。社区文化是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社会文化的营造和引领是基层党建引领的重要方面,对居民的思想改观最终助推社区的长久发展。Y 社区党委在全市率先创设“街坊”节,每季度以一份《街坊》报,居民以切身参与其中,从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将和谐美好、人心向一的良好社区文化氛围营造下来。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能够涵养社区的整体风气,无形中在居民间形成了平等交流的机制,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进而

 培养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由此,社区基层党组织能更好地发挥社会整合功能,兼顾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并在潜移默化中维持社区治理的成果。

 二、Y 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的主要问题 (一)引领作用亟需平衡 现阶段下,由于实践中的种种因素,导致党组织政治功能发展不平衡。党组织政治功能发展不平衡呈现为部分地区发展边缘化现象,原本持有向心力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导致服务不到位、缺位,展现出不稳定的状态。一方面,由于基层缺乏有效的利益表达通道和途径,产生“去组织化”的碎片状态,严重影响基层党组织形象、领导力。二是由于党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呈现出党性观念淡薄、思想僵化,欠缺先锋模范作用,参与能力不足。三是社区居民普遍缺乏公民精神,没有足够的政治权利意识,“各扫门前雪”,而从深层次来说,主要是利益表达和整合功能没有发挥,以至于处于“冷漠”状态。

 (二)社会组织发育欠缺 目前,Y 社区社会组织发育欠缺,并且社会组织发展程度不一,一是社区自发组建的部分社会组织因各种程序和流程因素,没有得到民政部门认可,虽在社区治理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社会合法性存在问题,二是社会组织一味寻求政府合作,多以政府资源和政策倾斜为导向而非以社区居民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工作,三是部分社会组织归于主管单位,活动形式趋于模式化,缺乏自主性和活力,其作用难以发挥。作为社区而言,以上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组织的发展,而 Y 社会亟待培育和发展属于自身的社会组织。

 (三)党建工作覆盖不全 随着社区区域不断变更和旧楼翻新改造,社区空间随之变化,特别是人口流动性增大,人口构成多元化,导致社区部分地区党建发展呈碎片化状态。这不利于基层党组织全面把握社区状况,更难以发挥支部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导致社区部分地区或组织的党组织薄弱问题。

 (四)社区服务供小于求 随着居民物质文化需求的提高,社区居民对公共服务的质量和种类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基层政府统一领导下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的方式因为服务低效、单一,饱受诟病。Y 社区通过购买服务为社会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经过数年的实践,也难以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需求,覆盖的种类和惠及率及其有限,得到居民的反馈有限,证明这样的方式也极具局限性,导致社区公共服务的供需矛盾,市场化的优势也难以发挥。这个过程中,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角色受到影响,难以实现治理结果共建共享的理想局面。

 三、Y 社区加强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党建引领的全面体系 首先是健全社区基层党组织和群众工作的全面沟通机制。结合社区网格化发展、小区和组织等的发展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党建功能区和基层服务分点,通过设置党员之家、党代表工作室、流动党员服务点、网络党员服务群等阵地,将党员和社区居民全面组织起来,定期搜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在社区党建联合会议上集体协商。由此破除居民与党组织建设之间的障碍,形成党群沟通的无缝对接,基层党组织一方面及时掌握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发挥居民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也为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的普及和传达搭建有效平台。

 其次是社区党组织应不断加强自身规范化建设,以此作为引领社区治理的基础。社区党组织应加强自身建设,紧随时代发展提升自身本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才能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能力。为保证社区治理的良性运行,要厘清社区党组织同社区居委会之间的职责边界,在社区现有情况下,应该设立社区党建专职工作人员,明确自身职责,专人专责,保证党建工作投入量。

 最后明确社区党组织的引领工作职责,给予社区具体事务处理上的自主性。以社区党组织为统领,进一步保障党员在社区工作中的权利,明确党员的社区工作义务,充分调动和发挥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作用。基层党组织充分掌握社区发展变化规律,实现科学民主决策和依法行政,并不断提高社区党员参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实社区党建内容,不断明确发展方向。

 社区党组织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模范作用,建立起一支有过硬本领的干部队伍,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社区基层党组织网络是促进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关键。

 (二)健全社会组织培育机制

 社区自身的社会组织对培育社区治理发展的原生动力起到关键作用〔2〕。首先要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对社会组织和社工发展的方向具备前瞻性眼光。结合社区实际需求,对原生非正式社区服务组织积极引导,开展政策帮扶,给予各方面支持,鼓励进一步发展合法化和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并鼓励党员发挥模范作用领头带动社会组织的成立和发展。

 其次建立健全对社会组织的鼓励培育机制。政策上落实社区公共资源对社会组织的扶持机制,同时落实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社工的吸纳和培养,积极为社区社会组织搭建信息服务平台,要主动对公共服务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并提供咨询和交流的机会,拉近社会组织与社区居民的距离。

 同时基层党组织要结合社区需求各方面中的薄弱点,“对症下药”。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和扶持,帮助社区组织提高活动内容策划、运作模式、服务质量等各方面水平,协助其规范合法的运行机制,完善社会组织的内部规范和各项制度,引导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发展建设。

 (三)细化社区党员管理制度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细化社区党员的管理体制,改变以往党员干部着重管理,放任“口袋党员”、流动党员任意发展的状况。

 首先,在方式上通过落实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结合社区内各党支部的实际情况,发挥各自的优势,轮流牵头主持联合支部活动,以达到信息交流互通,相互监督,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其次,在区域化工作格局形成的过程中,社区各党支部深入进小区、楼宇及“两新”组织开展工作,并且将驻社区的各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也以各单位代表的身份进入社会联合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并保证社区党员和各社会组织的党员拥有共同平等的话语权,在社区共建中实现共治融合。

 最后将党员管理责任细化到个人,精准落实各项职责。通过单独或联合组建党组织,在各个区块通过灵活建立党支部、党员联络点、联络群的组建方式,灵活运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真正做到党员管理全覆盖。

 (四)打造精细化社区服务 在社区基层公共服务内容供给上,“一刀切”的总揽方式的弊端已经暴露,只有不断进行精细化、有针对性的公共服务管理和展开,了解并针对居民实际需求,并根据实践发展不断改进和调整,才能实现治理效率和效能的双提升,提高资源利用率。

 一方面,对有刚性需求的公共服务,如社区物业管理、后勤保障以及其他各类便民中介服务,社区可通过购买服务或者推动居委会引入市场化经营主体,通过居民、业委会协商决策,形成自主管理经营的形式。

 另一方面是公益性的公共服务,如法律援助、就业咨询、扶弱兜底等,社区党组织可动员社会公益力量和组织,争取调动社会力量开展社区服务,并调整功能性服务场所,尽可能从资金、人力、场地等方面大力支持公益性社会工作顺利开展。

 四、结语 在当代我国社会,党建如何实现对基层社区治理的科学引领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社区规模扩大,加之多元价值观冲击,社区治理愈加纷繁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治理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创新”〔3〕。其中,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基层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4〕。社区治理应注重发挥基层党建的凝聚作用,从而引领基层社区治理,终将在实践中领导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完善,走向善治。

 〔参 考 文 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3. 〔2〕栾晓峰.“社会内生型”社会组织孵化器及其建构〔J〕.中国行政管理,2017,(03):44-50. 〔3〕本报评论员.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N〕. 光明日报,2018-12-13(003). 〔4〕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S〕.中办发(2010)27 号,2010-08-26. 〔责任编辑:谭文富〕

 理论观察 2019 年 3 期

篇四:必学内容——【基层党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合力共筑美丽家园学习心得

共 中 央 党 校(国 家 行 政 学 院)学 报Journal of the CCPS ( CAG )[摘要] 将党的建设与城市社区治理深度相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社区治理中的贯彻落实,也是扎根中国基层,体现中国智慧的社区治理新探索。由于新时代的社区治理转型迫切需要构建超能型引领主体、中枢型决策平台和整体性运行机制,只有将“授权赋能”理念嵌入社区治理的全过程,才能有效回应当前社区治理中的重心下移、激发活力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趋势。成都市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实践中,逐步探索以组织赋能、人员赋能、居民赋能、质量赋能、发展赋能为特质的“授权赋能型”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形成了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新样本。[关键词] 党建引领;授权赋能;城市社区治理[中图分类号] D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801(2019)05-0064-08第23卷第5期2019年10月Vol.23,No.5Oct.,2019授权赋能: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新样本姜晓萍 田 昭(四川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收稿日期] 2019-05-15[基金项目] 中宣部“四个一批文化名家”项目“城市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sgyp01)。[作者简介] 姜晓萍(1963-),女,重庆綦江人,管理学博士,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田昭(1987-),男,陕西西安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这就告诫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社区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微细胞,其治理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居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也是影响党对基层治理领导力、服务力、公信力的重要因素。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也指出,要“把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 这表明将党的建设与城市社区治理深度相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社区治理中的贯彻落实,也是构建扎根中国基层,体现中国智慧的社区治理模式的有益探索。然而,对于党建如何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理论界多从应然维度强调时代意义,实务界多从实然维度探索行动路径。这就迫切需要我们用理性的精神分析研判地方城市社区治理实践中党建引领的有效性、典型性、规律性,提炼具有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的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新样本。一 、 治理转型 :

 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要求伴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浪潮,传统的单位制管理模式以及街居制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城市社区异质性增强,公共参与多样化、治理缺乏64

 公共权威等行政生态环境快速变化,面对治理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公共关系复杂化、生活方式智能化等社区变迁新现象,城市社区的治理转型已成必然之势。(一)社区结构的异质性要求超能型引领主体当前新型城市社区的结构已经不是传统上“单位主导”的计划经济模式和“行政主导”的街居管理模式下的同质性结构,异质性成为当前城市社区的主要特征。首先,社区居民构成具有异质性,社区居民不再来自于同一个单位和同一个地区,其社会归属不再一致,传统上依赖行政单位的归口管理模式不再适应;其次,社区居民需求具有异质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需求多样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除了基本公共服务以外拥有更多个性化服务需求,传统上的单一制服务供给模式难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再次,社区治理主体异质性进一步增加,党组织、政府部门、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市场主体、社区居民都参与到社区治理之中,公共利益、市场利益、群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复杂交叉,传统的单一式、单向式治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有效治理的需要。社区居民构成异质性、社区需求异质性和社区治理主体的异质性使得当前的社区治理需要建构能够统筹多元治理资源、多向公共利益诉求和多样化治理行为的超能引领主体以推动社区公共事务由传统的垂直型行政管理走向网络型的多元化、多样化治理共同体。(二)社区参与的多样化需要立体化的中枢型决策平台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必然带来参与的多样化,相对于传统的单一参与机制,现代的社区居民拥有更为多样化的参与选择,能够通过多样化的路径和方式参与到社区治理之中,这为社区治理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首先,社区参与多样化造成了社区决策过程的复杂化问题,社区决策因为多样化的参与而增加了决策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决策的效率。其次,社区参与多样化催生了社区力量的分流化,多元的力量在参与中因为分流而并未形成治理的合力,资源被分散在多个参与路径之中,碎片化问题凸显,多样化参与并未达到功能叠加、效果叠加和目标叠加的效果。再次,社区参与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参与无序化的问题,社区参与因为“过多的选择”而出现了“选择不适用”和“过度参与”问题,很多参与并未发挥有效作用,甚至产生了影响社区秩序的潜在风险。因此,城市社区治理需要一个能够有效整合政府、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和居民个人的立体化中枢型决策平台,通过平台能够实现治理资源的有效配置、参与方式的有序开展和参与行为的有效规范。(三)社区治理要素分散性需要整体性治理机制社区治理在内容上包括了多元要素,在过程上表现为多元要素全面发展与有限资源分配的不断博弈过程。多元治理要素构成了社区治理系统,其组成结构促成了社区治理的活力与动力。社区治理要素包括了社区治理中政务治理要素、生活服务要素、民主参与要素、秩序稳定要素、文化驱动要素和权利保障要素。这些治理要素构成了社区治理系统,这些要素的有效配置也决定了社区治理质量。社区治理要素需要根据社区治理目标进行资源配置的排序,即社区治理要素具有差异化特征。传统社区在走向现代社区治理过程之中,因为社区治理目标的多样化,使得社区治理要素存在分散性问题。一方面,社区治理要素存在着“摊大饼”问题,社区治理因为合法性认同动力而要求实现治理的全要素推进,这使得有限的资源被分散,部分治理要素无法达到高品质的要求。另一方面,社区治理要素存在“碎片化”问题,治理要素之间缺乏统筹和协同机制,资源配置出现了重复性和交叉性,治理资源使用的效率不高。社区治理要素的分散化要求社区治理过程中需要建立能够实现系统化整合社区资源的载体,能够通过社区治理要素之间的价值整合、功能整合和资源整合,形成社区治理要素的系统建构,以整体性治理要素整合应对复杂多样的社区治理目标。65

 上述社区治理转型对当前的治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表明传统的单向式治理模式难以实现社区治理的统筹、集成和整合,既无法实现社区治理的目标,也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这就需要探索能够契合当前社区新特征的治理方式,授权赋能作为一种新的公共治理探索,开始被植入我国社区治理的实践之中。二 、 授权赋能 :

 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科学管理和绩效管理是管理科学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公共事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科学管理强调通过标准化来保障管理效率,绩效管理通过结果分配来实现增强治理动力的目标。这两个阶段的管理核心都是通过外部的压力和动力设置来从外向内的激发人的治理动力,是一种典型的外部性行为,激励的效果也呈现出单一化、局限性、权变性不足以及持续性不够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授权赋能为代表的通过激发人的内部动力和能量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逐步进入到企业管理和公共治理之中。授权赋能是指通过赋予主体权力、能力和能量来激发社会主体的内部驱动力,强化社会主体的有效参与并以此来实现社会的多向协同治理。授权赋能通过自激励来激发决定社会主体驱动力的成就感和社会价值,是一种适应未来复杂社会治理问题的新型组织治理机制。不同于传统上的激励管理机制,授权赋能强调激发人的兴趣与动力,其更依赖于文化来进行激励,更多聚焦于组织设计和人们之间的互动,并以此来实现从根本上的有效治理。授权赋能主张以授权赋能来推动建立更加开放、破界、参与和协同的平台,促使治理主体能够以更加开放的环境获取资源注入,更加无界限地相互学习提升治理能力,更加有效地参与成就个人价值和治理价值的共同发展,更加协同的方式提升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授权赋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结构性赋能,以强调通过结构的改变来影响组织运行和成员绩效。结构性赋能主要强调通过机构性环境的改变可以改变成员的态度和效率,进而提升组织绩效。结构性赋能包括:新型的享用权、接受的支持、对干工作所必需的资源享用权及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结构性赋能核心在于建立能够共治共享的氛围和制度体系,通过赋予参与权来激发组织活力,完善组织的治理体系。二是心理性赋能,从心理学意义看,授权赋能是成员对自身的工作价值、能力、控制力及影响力的心理感知过程,从而产生激励 [2] 。心理性赋能的核心在于通过提升对组织的认同来实现共同体打造,进而强化个人对组织行为的认同,实现个人和组织价值的整合,进而实现激励的目的。三是授权性赋能,从是权力的角度赋予成员权力的一组管理行为,这种行为能够激发成员的内在动机,给成员和组织带来益处,这种着重成员内在动机及自我效能感的领导行为对管理者提出了有别于传统管理的新的要求 [3] 。授权性赋能一般包括授予权力、赋予责任、强化决策和分享信息等。授权性赋能的关键在于权力的让渡,即通过让渡权力来推动和扩大参与,进而实现激励成员的目标并以扩大参与来实现管理和服务质量的有效把控。现代城市社区治理仅仅依靠标准化的规制和绩效管理的外部激励已经难以有效激发社区治理的内部动力,而外部性的因素又导致了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基层社区呈现出典型的治理碎片化问题。这就需要新型社区治理进行理念、机制、方法的调适,通过治理体系创新和治理方式转型来推动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压力模式向自下而上的内部驱动模式转换,形成社区治理有效实践的系统性动力机制和协同互动机制。授权赋能主张管理服务重心下移、激发组织和成员内在活力、强化协同治理以及强调管理和服务质量价值等,无疑有利于破解当下社区治理转型中面临的现实难题。一是授权赋能适应了当前社区治理中“治理重心下移”的发展要求。社区治理重心下移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社区治理新思路,是实现有效基层管理和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66

 需要的客观要求。治理重心的下移要求优化当前治理资源、治理责任和治理机制的从上到下治理模式,通过强化治理权力和治理能力,形成上下有效互动的治理体系。授权赋能一方面通过向社区授予治理权力,建立和优化社区治理的权力体系和责任体系,为社区治理主体参与建构体系和完善路径,进而实现社区从单一管制回归到多元共治、从工业逻辑管理回归到生活逻辑治理、从需求回应管理回归到发展适应治理。另一方面,赋权授能为社区搭建了治理的能力体系,通过赋能内部整合提升治理能力、外部引入治理资源,形成包括治理的信息获取、决策、执行、监督和评估的完整能力体系。二是授权赋能回应了当前社区治理中“激发社会活力”的要求。激发社会活力,形成社会治理合力是实现有效社会治理的关键,也是实现资源挖掘进行社会共治的前提。当前的城市社区治理核心问题就在于治理动力不足和持续力不够,治理动力挖掘和集成不够,使得实现政府的治理目标、社会组织的公益目标、企业的市场利益目标和居民的生活需求满足目标的资源投入、责任履行和协同机制往往出现典型的“公地悲剧”现象。授权赋能的实践能够为社区治理主体创造一个更为有效的系统性结构,激发主体的治理活力和治理动力,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的形成和运行。首先,授权赋能能够为社区创造一个更为宽容的社区生态环境,创造一个更加优化的社区治理结构,通过为社区治理体系赋予更为广泛的社区治理共享权,让多元社会主体拥有社区治理的参与权利保障机制和有效畅通的参与渠道;其次,为社区建立更为高效的网络协同性,通过赋能建立网络协同运行机制,形成具有克服“交易成本”的合作机制以及保持合作持续性的信用管理机制;再次,为社区推广更为全面的学习成长体系,通过优化责任机构为多元治理主体在社区治理中建立成长发展的空间预期、资源支持和容错机制。三是授权赋能实现了全要素社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需要有高质量的治理,高质量的社区治理需要有能够保障治理质量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尤其是建立高质量的全要素社区治理体系来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当前的城市社区治理虽然逐步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的治理体系,但更多关注的仍然是治理要素覆盖范围的数量堆积,而对治理要素质量层面关注不够,这使得现实的社区治理中出现治理成本居高不下、社区微腐败频繁产生和居民获得感不强等问题。授权赋能一方面以授权构筑了全要素的社区治理体系,通过授权赋予社区在治理中的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以及在发展中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从供给侧为社区治理的全要素推进提供了基础性支撑,让社区高质量在量的层面上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赋权授能以能力赋予建构了全过程的社区治理质量体系,通过强化社区治理主体的全范围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社区治理主体的质量理念与思维、质量管理战略与策略、质量管理技术与方法、质量管理评估与改进,将质量嵌入社...

篇五:必学内容——【基层党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合力共筑美丽家园学习心得

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汇报(共四篇)

 第一篇

 今年以来,XX 市坚持党建引领,注重问题导向,坚持党建领航,着力破解组织碎片化、人际陌生化等难题,着力探索新时代城市党建治理新模式,把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最后一米”,引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强化“组织引领”,激发治理活力,赋能街道社区党组织,实现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转变。一是着力构建小区党组织引领,业委会、物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共治体系,将在职、退休、流动等不同类型党员纳入小区党支部管理范畴,组建 XXX 个小区党支部、XXX 个“红色业委会”;按照老城街巷、高端住宅、拆迁安置、国企宿舍、军民融合等小区类型,探索建立小巷党支部、关爱联盟等个性化组织。二是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明确街道以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为主要职能,赋予街道对县(市、区)直派驻机构的绩效考评、评优评先、干部推荐以及人事考核与任免征得同意权、干部统筹使用权等 5 项职权,推动资源力量向基层倾斜。落实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全市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XXX 个,明确由挂点的上一级党委班子成员担任召集人。探索“轮值主席”制,由党

  建联席会成员单位轮流担任社区轮值主席,带领其他成员单位共同商议、破解难题,社区党组织由会议“牵头召集人”转变为会议“服务秘书”,推进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由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参与社区、小区治理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共建单位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模范机关和精神文明单位创建等参考。社区党组织定期收集整理群众反映的诉求问题,建立清单并逐项明确牵头成员单位,做好对接跟踪、督办提醒。三是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做到党组织离群众最近、懂群众最多、帮群众最快。建立社区“大党委”,按照“虚拟组织、实体运作”原则,将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吸纳为兼职委员,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协商解决治理重点难点问题;成立网格党支部,由小区自管会、物业企业、楼栋长中的党员组成,在决策监管、民主协商、服务居民等方面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建立楼栋党小组,打造楼栋信仰讲堂、楼栋故事汇、居民好声音、贴心家书等活动载体,及时传递党的声音,收集社情民意,回应群众诉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设立党员中心户,在党员家门口悬挂标识牌,推动亮身份、作表率,带头参与义务站岗巡逻、小区环境保洁等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用红色力量带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四是引导 XX 名党员干部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引导 XXXXX 名党员到小区“双报到”服务群众。将小区划分为“紧密型”物业小区、“松散型”无物业小区和“开

  放型”街巷村社三种类型,由小区党支部联合物业、业委会等力量,发动 XXX 个小区物业、组建 XXX 支“暖心帮帮团”等志愿服务队,组织 XXX 名街巷长、楼栋长,为居民提供“五好邻里”服务,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二、突出“街居主导”,凝聚治理合力,建强小区党组织,实现从“无人理事”到“领导有力”转变。一是坚持把“支部建在小区上”,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凡在册正式党员达 3 名的居住小区,均成立建制性党支部;在册正式党员不足 3 名的,建立“兼合式”党支部;对无物业小区、楼宇等,依托网格化管理,联合成立党组织。目前全市共建立小区党支部 XXX 个,把组织建到群众的“家门口”。推动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按照法定程序,将小区党支部书记推荐选举为业委会主任,党支部班子其他成员推荐选举为业委会、业主监事会委员,鼓励小区党支部党员参选进入业委会。强化小区党组织在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业委会章程、居民公约等管理规范制定中的把方向作用,推动把“坚持党的领导”写入小区居民公约。探索推行“两议两评两公开”工作机制,即小区居民“自治议”和党建联席会“共治议”相结合,小区党支部对小区内部治理主体和社区共建单位进行评议,决策决议和实施结果公开,建立全流程、全方位的议事决策规范。二是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在街道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建设中强化“近邻”理念,充分调动成员单位、共建单位、社会化力量等资源,双向认领项目 XXX 项,X 个派出所领导

  干部、XX个社区管片民警全部进入街道领导班子和社区“两委”。探索组织共建,引导机关、社区、国企党组织主动对接园区、楼宇、商圈等,成立互联网行业联合党委、楼宇党建联盟、文化生态圈党支部,通过上门为企业提供服务、建立党群服务阵地等方式,营造社区与园区交融共享、互促共赢的良好氛围。针对社区、部门各自为战问题,探索社区综合联动队、综合监管指挥平台等联建共建做法,借助党建 e 家、党员志愿服务等信息化平台,通过街道大党工委项目认领等方式,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引导党员深入一线。三是按照“网格—楼栋—单元”三级架构,每个网格选配 1 名社区“两委”成员担任网格长,每个楼栋、单元确定 1名老党员、老模范或复转军人、在职党员担任楼栋长、单元长,常态化开展“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聚千家心”活动,建立万家数据库、便民档案库、居民健康库等“一本清”基础台账,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三、倡导“近邻守望”,健全服务体系,实现从“近而不识”到“邻里相亲”转变。一是推广“千户访、百事帮、万家和”群众工作法,构建“近邻”友爱、党群一心的“熟人”社区。建成5 个街道“近邻”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搭建 XX 个由社区党组织、辖区派出所、街道司法所等多方力量组成的“万家和”纠纷调解平合,组建 X 支由党员带头的“百事帮”服务队伍,搭建厝边议事厅、小区治理理事会、邻里自治小组等议事协商平台,推动形成邻里守望相助、矛盾协商解决的自治共管社区治理模式。深化

  网格化治理,推行“千户访”机制,社区党群工作者通过常态化入户拉家常等方式,了解群众困难诉求,形成需求清单、民情清单和资源清单 XXXXX 余条,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制定“近邻公约”,整合“近邻热线”,开展“最美邻里”评比、邻里文化节等活动,积极培育无事多走访、有事共商量、困难有人帮、有呼必有应的“近邻”文化,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二是 全面推行党员街巷长、楼栋长、网格员“两长一员”机制,由“两长一员”带头参加小区党组织活动、纠纷调解、志愿服务和自治管理,带动党员群众共塑和谐邻里关系。广泛开展“深化双报到、为民解难题”活动,全市 XXXX 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小区报到,参加疫情防控和志愿服务。积极整合微信公众号、社区电话、楼栋微信群等渠道,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积极培育“邻里相亲、邻里和谐、邻里互助”的氛围,制定“近邻公约”,选树小区好婆婆、好媳妇、好家庭等邻里身边典型,引导邻里互学;积极开展“邻里节”活动,利用中华传统节日在小区组织文体活动,促进小区居民从“陌邻”到“近邻”。三是坚持党建领治,推动居民自治、服务善治、平安法治、文化德治、社会共治相融互促,带动广大群众在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全面推行党委提议、两委商议、各界代表审议、居民共同决议“四步”议事工作法,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推出“365 零休”、随到随办、首问责任等服务举措,为社区居

  民提供全方位、多形式、精细化服务;发动社区居民参与居民公约制定全过程,开办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讲好“社区幸福事”,传递“社区好声音”,小区内堆放杂物、私搭乱建、拒缴物业费、损坏公共设施等现象得到根本扭转。四、构建社区“命运共同体”,打造线下线上平台,实现从“群众跑腿”到“家门服务”转变。一是打造“近邻”党群服务中心,按照“办公场所最小化、社会服务最大化”理念,全覆盖建设 XXX 多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动民生类高频事项下放中心、就近办理,配套建设信息化自助服务设备,做到居民办事“一站式”、“最多跑一次”。对一些规模较大、人口较多的小区,利用物业闲散公共场所等,增设“党建驿站”等服务站点,开放近邻“帮带办”服务渠道,提供家门口便民服务,着力构建开放、集约、共享的近邻“15 分钟服务圈”。同时,依托网络拓展“近邻”共享圈,完善全市“党员 e 家”党建大数据平台、“在职党员回家工程”信息平台等,让在职党员站出来、好报到、真服务;探索建立“党建超市”,实现党员服务意愿和邻里服务需求的精准对接;推动公安、综治、城管等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信息互联,建设“智慧邻里”等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对便民代办、矛盾调解、治安管理等服务工作的“一网统管”,以“微平台”服务“大民生”。二是实施五大行动。实施商业住宅小区融合行动。针对商业住宅小区业委会、物业矛盾突出,人员组成多元等特点,延长街道、社区、楼栋、党员中心户四级治理体系,以“比邻节”为抓手,指

  导建立小区党组织、业委会和物业三方协商机制,协商解决物业管理、小区环境改造、公共设施维修等重大事项,实现资源共享、环境共建、互利共赢。全市 XXX 个商业住宅小区设立各类党组织XXX 个,主导开展三方协商 XX 余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 XXX 余件次。实施城市老旧小区提升行动。针对 XX 个老旧小区设施陈旧、物业管理不到位、老年人口多等特点,以“适老化”改造为目标,以“社区联合大党委”为抓手,由 XX 余个小区党组织及时对接下沉街道社区的综合执法力量,对老旧小区进行统一规划,合理设置微绿地、小区停车位、出入口,加装电梯、监控、门禁系统等基础硬件,着力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实施单位家属小区示范行动。针对单位家属小区普遍素质高、易管理、有资源的特点,以示范创建、规范管理为目标,以“先锋报到,共治有我”为抓手,开发“先锋报到”微信小程序,设置党建、法治宣传、志愿服务等 14 个智能模块,结合在职党员兴趣爱好、个人特长,推行党员先锋报到智能积分管理、双向评价,扫码认领街道小区基层治理任务。目前,XXXX 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已注册登记,认领服务需求 XXXX 个。实施集中安置小区纽带行动。针对集中安置小区居民文明养成难、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在 XX 个拆迁集中安置小区,坚持“拆迁不拆党支部”,充分发挥原党组织在亲缘、地缘、趣缘上的纽带作用,推动党内关怀、服务代办进小区,规范居民公约,常态化开展知恩感恩、遵法守法、习惯养成、纠纷调处等活动,着力提高居民文明素养、习惯养成、情感认同。

  实施近郊“三无”小区兜底行动。针对“三无”小区体量大、人员杂、入住率高的特点,着眼解决私搭乱建、家禽散养、线路无序、乱贴广告等突出问题,以共建共治为目标,发动 XXX 个党组织、XXX 名党员就近到社区开展“双报到”,认领“三无小区”微心愿、微项目、微服务 XXX 个,协助基层党组织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兜底解决“三无”小区治理难题。三是树立“统”的理念,加强“联”的意识,协调辖区医院、银行、学校等构建区域党建联盟,实现组织优势、政策资源、服务功能最大化。引进 XX 多个财政支持项目、XX 家社会组织、XXX 多名专业人才进驻社区,把社会资源与居民需求对接起来。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站,推行公益换公益、志愿服务积分等制度,组建法律援助、纠纷调解、家教服务、医疗保健、家电维修等 XX 个“红马甲”志愿服务队,建立道德银行积分兑换机制,把党员群众发动起来,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第二篇

 XX 县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学习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关于社会治理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基础,充分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持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初步形成具有“XXXX”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格局。

 一、社会治理取得的成效 (一)坚持强化组织保障,夯实基层社会治理“主根基”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XXX 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坚持把社会治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与中心工作间谋划、同部署、间督促,深入研究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聚焦解决社会治理中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加大统筹协调,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工作落地见效,真正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一办五组”工作机构,建立健全统一领导、上下联动、协间高效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主责、乡镇主抓的工作格局。二是夯实基层基础。大力推进农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村文书知识化和村干部工资结构化。2021 年乡村两级换届期间,审查村“两委”班子人选 XXX 人,审查县、乡、村各级党代表 XXX 人,对 XXX 个村班子分析研判 2 次,优化调整村书记 XXX 名,选聘大学生村文书XXX 名,村书记村主任“一肩挑”XXX 名,清理不符合任职资格村干部 XXX 名。以“四抓两整治”为抓手,推行“1+5”包联整顿机制,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 XX 个,扎实开展“三亮三比一争创”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组织战斗力。三是强化组织保障。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严格落实平安建设

  目标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

推荐访问:党建 合力 基层 引领 学习心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uigou6.com/zhuantifanwen/dangjiancailiao/326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 慧慧文档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晋ICP备17005529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