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慧慧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通识培训总结

时间:2022-08-26 15:10:15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通识培训总结很荣幸能在工作之余得到通识培训的机会,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对教学有了更明确的努力方向。伴随着几位老师的网上授课,我感觉能在工作之余多学些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积累一些自己所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通识培训总结,供大家参考。

通识培训总结

 

 通识培训总结 很荣幸能在工作之余得到通识培训的机会, 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对教学有了更明确的努力方向。

 伴随着几位老师的网上授课, 我感觉能在工作之余多学些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 积累一些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是那么的充实!

 下面简单地谈一下我本次学习的体会

 一、

 专业化的教师——时代所需 我从参加工作之日起就为自己立下志向:

 要当一名永远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工作中我也确实努力鞭策自己按照目标这样去做了。

 然而我离自己的目标似乎总是有着那么一段距离。

 这段距离让我感觉虽然不远, 但是不知道怎样去拉近。

 我每天都在努力, 但又不知道哪里是我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

 这次通识培训使我顿时豁然开朗。“ 《中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试行)》 解读” 这门课程让我从中找到了自己和目标的差距究竟是什么。

 做教师人人都可以, 但是做一名专业化的教师可能不是人人都准备好了的。

 对照标准, 我找到了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我在参加培训前一直以为作为一名教师, 掌握好了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再加上工作十余年的教学经验就可以使我在课堂上如鱼得水地充分发挥了。

 可是教学中总是感觉差那么一点点东西, 但是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差在什么地方。学习了 《中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试行)》 解读这门课程后我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太单一了、 太匮乏了!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教师的知识应该是多元的, 不但要掌握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还要懂得教育知识、 掌握通识性知识, 这样在课堂上遇到生成性问题才会游刃有余, 让学生感觉到思想品德学科的魅力。

 在八年级的一节思品课上我提问一名上课不守纪律的学生, 我问他:

 “什么是责任? ” 该学生挑衅地问我:“what do you say?( 你说什么? )” 其他学生哄堂大笑。

 如果是过去,我会生气地训斥这个淘气的孩子。

 但是我换了一种方式, 我说:“I said ‘what’s the responsibility? ’(什么是责任)”。

 该学生顿时目瞪口呆, 态度马上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谦逊地问我:

 “老师, 我刚才没听清楚。

 请问您刚才说的是什么? ” 其他的学生都瞪着眼睛:“哇!” 地赞叹起来:“政治老师真厉害啊!” 还有好多学生顿时拿出笔要记下这个单词怎么写。

 这只是一个课堂上出现的小插曲,幸亏我大学时期的英语底子。

 这件事却真切地让我感受到了教师拥有多元知识的重要。

 做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多学习, 多积累。

 懂得多学生才会喜欢, 懂得多才会在教育和教学方面更加从容、 坦然。

 专业化的教师不仅在知识方面应该是多方面的, 而且也应该具备应该有的师德和专业能力。

 我在培训期间看了一部印度电影叫做《地球上的星星》, 讲的是一名代课美术老师是怎样一点点帮助一名缺乏自信的孩子重新获得希望和勇气的故事。

 影片中的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让我非常感动。

 我将会在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关爱我的孩子们, 甚至付出更多的爱, 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能够在校园里学习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二、

 孜孜不倦——反思中成长

 学习完“课堂教学反思” 专题的课程之后我也开始了自我反思。

 我们作为教师这个群体的普通一份子, 大家每天都在教书育人, 每天都在重复着曾经讲了无数次的知识。

 甚至一些人开始抱怨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一个学年讲上好多遍自己都有点没有新鲜感了。

 细想想还是自己的工作态度问题。

 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有活力、 有热情, 对待工作可以说是一腔热忱。

 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 曾经的热情开始被日复一日的重复给洗刷殆尽。

 一些老教师开始吃老本, 不愿再去思考什么, 惰性开始滋生。

 教学变成了简单的机械流程, 课堂开始死寂。

 老师讲得没劲,学生听得也没劲。

 而在教学前、 教学中和教学后学会反思、 及时反思、 不断反思, 那么局面就会发生逆转——教学前做好了准备, 教学中充满了思考, 教学后知道了不足, 然后不断地改进, 不断地升华, 那么成功的教学还会远吗? 其实, 我们与名师的距离近在咫尺, 咫尺间我们往往缺少的就是一份认真、 一份勤奋、 一份坚持!

 想想自己也曾经认真地反思过教学, 也曾经细致地伏案记录过教学得失, 但是恰恰少的就是这份始终如一的坚持。

 此时倍感汗颜!

 借着此次学习的契机, 我要把课堂教学反思的好习惯坚持下去, 为自己, 为学生做好自己该做的。

 我会记住这个公式:

 优秀教师成长 = 丰富的教学实践 + 及时反思 + 行为矫正 + 及时提炼。

 三、

 让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这是八年级一个普通班级的一节普通思想品德课。这节课我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单元《我们享有人身权利》 当中“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这一框题的内容。

 按照我的教学预案, 借助课堂活动引出人格尊严权的含义, 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案例介绍侵权的表现,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列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侵权现象, 讨论侵犯人格尊严权给他人和自己带来的不良后果以及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然后阅读教材清楚侵权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从而帮助学生理认识到“人格尊严不可辱”。

 一切进行得都很自然而流畅。

 一堂课很快即将接近尾声, 我的教学预案即将圆满完成。

 可就在这时, 一个平时不爱发言学生却举起手来:“老师, 我有个问题不明白!”虽然他的举手让我多少感到有些出乎意料,但是好在课前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对于学生突如其来的提问心理上还是有所准备的。

 我微笑着说:

 “什么问题? 你说说看!”“老师, 咱们前几堂课讲过‘生命健康权’, 您说过,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权利, 生命一旦丧失, 其他一切权利将无从谈起。

 那么这节课的‘人格尊严权’ 也很重要, 做人不能没有人格尊严, 人格尊严不可辱。

 那么, 究竟是生命健康权更重要呢? 还是人格尊严权更重要呢? ” 我仍然微笑着说:

 “两个都很重要。” 学生马上纠正我说:

 “老师, 我是问二者哪个更为重要。” 这个……说实在的, 我在课前真的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当学生再次向我说明自己的问题时, 我有点不知所措了。

 还好, 多年的教学工作让我练就了心里紧张却面色镇定的功夫。

 我仍然面带微笑, 反问道:

 “那么, 你认为哪个更重要呢? ” 这个学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老师, 比如一个人在面临险境的时候他有两个选择:

 A、 放弃人格尊严保住生命 B、 保住人格尊严放弃生

 命, 您说怎么选择呢? ” 是啊!

 怎么选择呢? 我一边在头脑中快速地寻找着答案,一边继续微笑着反问:

 “如果是你, 你怎么选择? ” 学生坚决地说:

 “如果是我,我宁可牺牲人格尊严来保住我的生命。

 因为生命一旦失去, 人格尊严也就无从谈起了。”

  该学生的话音刚一落下, 立刻有学生站起来反驳:

 “老师, 我认为他说的不对。

 如果是在抗日战争年间, 像他这样想, 岂不是人人都要当汉奸了吗? 那么哪里还会有抗战的胜利和新中国的今天呢? 正是因为中华儿女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维护民族的尊严才有中华民族的今天。”“好, 精彩!” 下面的学生鼓掌道。

 干脆, 不如来个顺水推舟。

 我于是将这个话题抛给了全班学生:

 “那么, 大家又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 我们不如进行个自由小辩论——生命健康权与人格尊严权孰重孰轻? ” 马上有第三个学生站起来反驳第二个学生:

 “如果韩信不忍受当年的跨下之辱, 一心想要所谓的人格尊严, 怎能有日后的复仇机会而东山再起? ”“好!” 学生中不知道有谁又发出了一声赞叹。“那你又该怎么解释‘饿死不食嗟来之食’ 这句有骨气的话呢? ” 又马上有学生带着质问的语气反驳。“如果食了嗟来之食, 保住了生命, 生活可能以后还会有转机。

 而为了‘不食嗟来之食’ 毫无疑义地牺牲了 自己的生命, 失去了 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我认为是愚蠢的。”“厉害!” 我在心里默默地赞叹着学生, 看来他们还真的很有自己的想法。

 在学生们争论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我的头脑中答案也越来越清晰, 于是我总结道:

 “其实, 这是个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问题。

 人与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 追求的精神境界不同给出的答案自然就会不同。

 在不同的地域由于人们生活的文化氛围、 思想理念不同, 理解也会不同。

 比如说, 西方人的自我意识很强, 把自我放大, 所以在英语当中‘我’ 这个词要用大写的‘I’ 来表示。

 西方人可能会认为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没有了‘我’ 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是西方人的价值观。

 而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看重名誉的民族。

 崇尚‘士可杀不可辱’。

 以自己的主观努力追求一个好名声, 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不能简单地评价西方人的想法和我们中国人的想法孰是孰非。” 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 您看我这样理解对不对:

 当民族尊严和个人的生命相权衡的时候, 民族的尊严重于个人的生命。

 当个人的人格尊严和生命健康相权衡的时候, 就看个人的价值取向了。”“我觉得可以这样认为。” 我对学生的答案给予了肯定。

 虽然我的总结不是很圆满, 还会有很多解释不周之处。

 但是, 答案大体上应该不会有什么偏差。

 学生还是对这个答案比较满意的。

 虽然下课铃声早已经响起, 但是学生们的热情仍然还很高涨, 有些意犹未尽。

 于是我向学生建议:

 “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到网上去搜一搜更多人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一堂课就这样结束了。我相信学生们通过这一通自由辩论肯定对 “人格尊严权” 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应该说这堂课他们是有所收获的, 教学是有效的。

 “把课程视为学生的经验, 强调教学过程本身的价值, 把课程视为教师、 学生、 教材、 环境四因素持续交互作用的动态情境, 课程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 生长性的‘生态系统’ 和完整文化。” 这是 “有效教学设计” 专题讲座教给我的。

 以上是我在培训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每天都有不同的挑战!

 成功的路上, 我们一起加油吧!

推荐访问:通识培训总结 培训

本文链接:https://www.huigou6.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377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24 慧慧文档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晋ICP备17005529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