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慧慧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最新我育人小故事征文(合集)

时间:2023-07-14 11:35:05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最新我育人小故事征文(合集),供大家参考。

2023年最新我育人小故事征文(合集)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的育人小故事征文篇一他说:“虽然只是小小的一滴,但我愿把我接到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反射给别人。”是的,他做到了。于是有了朗朗的读书声在山谷里回荡,大山的褶皱里有了与岩石交响的乐曲。一个人献出的爱微不足道,却让终日在无知的黑暗中成长的孩子有了一线阳光的天空,知识的甘泉开始滋润求职的嫩芽。或许,徐本禹只是想洒下一颗爱心,却没有想到他收获了更多财富,在央视大厅里,不轻弹泪滴的男子们洒下了许多深情,不是伤心,而在感动里。

因为,一线阳光也没有想到,会有一滴水将它演绎的璀璨夺目。但是,阳光或许更没有想到,会有人像大海里的一滴水把阳光的每一缕光反射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间。

他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也没有名震中外的傲人成绩,慈祥的面孔,朴素的衣着,温和的话语……他就是我校一名平凡的老师,六二班的数学老师魏祥勇。

我们的学校虽然是在县城,但是本县城的教育硬件设施并不是那么的让人如意。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的教学手段还是显得那么落后。但是为了让学生的成绩提高,掌握更多灵活的学习方法,魏老师每天总是显得那么繁忙,不是在备课教学,就是在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办公室的“‘茶’‘话’会”从来听不到他的声音。他这样是不是就一定行呢?我带着这样的疑问,找了几位同学谈心,顺便把话题聊到了魏老师身上。我原以为孩子没有话说或者不敢说,但出乎意料,提及魏老师孩子们好像有说不完的话,透过他们的话语我能够感觉到魏老师的与众不同。

的确,他的课堂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常常利用课上大部分时间用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或联系实际动手实践,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连我们班学习不好的同学也渐渐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课上经常积极发言。因此我们班的数学成绩如芝麻开花般节节高,经常是名列前茅。

魏老师这种“乐”教不仅仅在课堂上,更是在平常的生活中。每每看到他,总是一副笑脸,对生活,对教学充满激情。对于刚刚走向教师岗位的我来说,怎么坚持几十年保持这种乐观的工作与生活态度呢?

每天面对的是单纯而充满活力的学生,我乐为教师。

教师职业的神圣使命,纵然清苦也怡然自乐,我乐为教师。

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我乐为教师。

魏老师如是说。

就是这样的心态,就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会有在平凡岗位作出不平凡业绩的人们。他很普通,也正是在许多像魏老师这样的水滴的凝聚与反射下,我们教师才会成为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阳光的使者。

有了阳光,学生便有了奔跑的力量,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装进胸膛,再小的风帆也能远航。随风奔跑,有梦做翅膀,有再大风浪还有一线阳光使他顺利远航……

有了阳光,就让生活生机无限,我们便不会绝望。虽然有乌云会遮住太阳,可是我曾领略过阳光的温暖;
虽然还有黑夜,可是夜过了仍会有太阳喷薄欲出,阳光还会再次洒向大地。

因为有你——阳光,我便心中无限光明;
因为有你——阳光的使者,我的脚步才会更加自信和踏实。愿我们的生活有更多的阳光使者。

我的育人小故事征文篇二历史啊,历史!你在中考时开卷,为何在八年级却闭卷呢?你可知道你惹得我们新任历史老师让我们苦背:时间、朝代、人物、事件以及意义影响!浩如烟海,多如繁星,怎能记得清,理得明?于是乎,张冠李戴之事时有发生,也因此常闻雷霆大怒:“你们这些小孩,啊?那是历史,怎么可以乱扯呢?唉——你们,你们”语塞,无语,摇头叹气,那灰白的头发也根根直竖,那饱经沧桑的皱纹也条条聚拢,那昏花的眼睛似乎也充满了迷茫与无奈

我们这位新任历史老师其实是老教师,好像再过两三年就退休了,原先教语文,估计是学校为了减轻他的劳动量,就让他改教了历史。每每看到老师因我们不好好学而气愤时,我就想:两年就退休了,干嘛还这样认真,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吗?混一混不就行了吗?

谁知,他不仅不混,而且还在进行着教学改革。渐渐地我们好像喜欢上了历史,似乎很期待那一周仅有的两节历史课!

原先的历史课我们总感觉着像是在上语文,讲解详尽,勾画重点,分析难点,有时还朗读记诵,渐渐地我们发觉老师讲授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再后来干脆就让我们自主阅读熟悉教材,还把我们分为男生组女生组,待我们预习好之后,出示ab两组题目,男女生各选一组,然后我们自己讨论,自己搜寻资料,自己归纳总结,随后展示成果,最后是两组间相互质疑问难,可以对全组质疑,也可对某个组员质疑。你想,我们都是十三四岁,哪个不想露露脸,引人注意啊?于是乎我们不仅课堂上认真阅读文本,课外还想方设法搜集资料,都想在众人面前出出风头,展示展示自己的风采,博得他人“青睐”!在我们辩论的时候,老师也是一道亮丽的色彩!静静地倾听,眼神中充满了慈爱,似乎在欣赏一部优美的篇章,更像是被动人乐曲所陶醉!也许是老师的教学得法,也许是老师的宽容,也许是老师的不急于求成,我们的思维活跃了,言语畅达了,表达准确了,看问题更是渐渐全面了!

那次辩论三国人物——刘禅,我们男生组是正方——刘禅,扶不起的阿斗——昏君,我想这个评价几乎就是定论,还有什么可辩论的呢!没想到女生组即反方提出:刘禅——夹缝中的艰难——藏智守愚,对方从白帝城托孤说起,直到乐不思蜀,设身处地地从刘禅的角度出发看问题,从而得出另一种评价。虽然最终我们的辩论意见没有统一,但我们都从中丰富了自己的见识,更学会了辩证的去看待人和事。正如历史老师所说:“拓展思维,学会辩论,分析人事,全面客观!”

虽然历史老师年岁已高,但教学中时而带给我们另类的幽默。班中人数不多,然而也始终有那么几个不爱学习的。班主任常说:“只要你们几个不捣乱纪律就是对班级做贡献了!”即使如此,历史老师也没有放弃他们,常将一些常识性问题幽默一下以让他们及我们牢记在心!那次新课前的复习,老师提问其中一位:“楚汉相争中,‘汉’指的是谁?a张邦b李邦c刘邦d曹邦”问题一出,我们不禁失笑,张邦,李邦?还什么曹邦!被问的那位仁兄也由紧张而轻松了,略一沉思,自信地选择了“d”。对此,历史老师引经据典道出其目的与目标,“但当涉猎,见往事而”!也许这就是寓教于乐吧,也许这就是对因材施教的一种诠释吧!

有时完成了教学任务,历史老师还常常回顾他们那一代人求学的艰难困苦,历数今天的幸福优越,希望我们珍惜易逝的青春,珍惜美好的时光,勉励我们成才!说到动情处,那期待的眼神,慈祥的面庞,好似我们自家爷爷!

写到这儿,心中不禁想起一句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不正是老师您的写照吗?

我的育人小故事征文篇三在桐城西乡,有一座无名山,山下是一座山乡名校,叫陶冲中学。这所建校快四十年的名校,有四十多位中青年教师,其中有一大半,还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曾经,他们把这里当作起点;
如今,他们回到这里扎根,像校园里的一棵棵树,他们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用自己的所学回报母校,将自己的青春奉献家乡,送更多的家乡学子走向远方。

身为陶冲中学副校长的陈贤月,便是其中突出的一位。

今年四十九岁的陈贤月,是这里的第二届学生。当年,十五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桐城师范,成为陶冲中学的骄傲之一——那时,桐城师范招收的是本地最好的学生,他也是限于家境,才选择了这条捷径。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降低了他的人生起点,因为,师范毕业的他,只能从一名小学老师做起。

然而,不管什么样的起点,对于有一颗进取之心的人来说,都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通过自学考试,他先后拿到数学专业的大专文凭、本科文凭,并从小学上调到初中。凭着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扎实过硬的专业能力,他赢得了学生的敬爱、同事的尊重和领导的赏识,被擢升为教导主任,继而升为副校长。

调回母校之后,他就没有离开的想法了。在这所不免寂寞的山乡学校,他勤勤恳恳做人做事,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一待就是二十多年,根越扎越深,枝叶越来越茂盛,到如今,他已然成为这所学校的一棵蔚为壮观的大树。

无论是做班主任,还是教导主任,抑或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陈贤月一直将自己定位于学校里的一名普通教师。

他总是奋战在第一线,并且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上。曾经,有个数学老师生病请假,学校一时找不到代课教师,他站出来,替学校解了围,也让学生没耽误课程。很长一段时间,他不仅担任学校的行政工作,还兼用班主任,并带两个班的数学,一周至少要上十六七节课。只要是为了学校的工作,他就总是不辞辛苦,忍辱负重。

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有人或许只是当成一份工作,藉此谋生而已;
他则当成生活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不可或缺。

20__年5月的一个晚上,他从学校回家,因为遇到障碍,不慎摔倒,造成右腿骨折,他休养两个月,他只休养了一个月,就拄着拐杖来学校了。待在家里休养,不能站到讲台上,对于他来说,就是受罪。只有在教学中,他才能找到趣味,找到安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第二年中考,他担任班主任的这个班,有八人被桐中录取。

20__年的校长培训,按要求是培训三个月,头一个半月是集中学习,他按时参加了,并珍惜机会充实自己。在后面的个人自学时间里,他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学生,回来上课了。在这一年里,他个人学习和教学成绩双丰收,既是校长培训班优秀学员,又是桐城市模范教师。

他不爱抽烟,不爱,偶尔喝酒,也是因为工作需要。他所喜欢的,似乎只是工作。很难想象,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在这所山乡学校中,还有这么一个纯粹的人!也许是因为他有一个很幸福的家:他的孩子十六岁就上了大学,现在早已硕士毕业并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他的妻子又是他的同事,最能理解他支持他;
也许是因为他天生的淳朴而理性,他从小生长在贫寒却温馨的农家,学的又是数学专业,更愿注重事物的实质。总之,这位从农家走出来的汉子,就像一棵别具特色的大树,带着一身泥土的芬芳,带着一腔流水的执着,还带着一片阳光般的纯粹。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对教师的尊敬,来源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情一态,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他总是精心地备好每一节课,尽可能地让学生听得明白易懂,学得兴趣盎然,用自己的热情点燃学生;
他总是细心地批改作业,总要指出学生的任何一点错误,并督促学生加以改正,用自己的严谨校正学生。而作为班主任,他又表现出了睿智和细心,客观和公正,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和特点,既不骄纵所谓的好学生,又不忽视那些所谓的差生。

曾经,有个叫王冬冬的孩子,天资聪慧,但自以为是;
学有余力,却贪恋玩耍。他特别地关注他,特别地要求他,初二的时候,就让王冬冬提前学习初三的课程,并参加初三的月考;
初三的时候,又让王冬冬来攻一些奥数题,并参加各科各级的竞赛活动,体会知识的深奥;
他还刻意带王冬冬参加市演讲比赛,让王冬冬认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注意到王冬冬涉足游戏厅,他语重心长地教育,不止一次地家访,硬是将他拉回到学习。最终,王冬冬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勇夺桐城市06年的中考状元,因而被安庆一中理科实验班破格录取。

还有一位学生,是公认的坏孩子,小学时就做过不少坏事:出没各类不良场所,结交一些不良朋友,不止一次打架,不止一次地偷别人的东西……他没有放弃他,三年里,他不知道多少次找这个学生谈心,找这个学生的家长协商,既教孩子怎么做人,还教家长怎么教育孩子,有时他是严厉地批评和责罚,有时又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他使这个学生告别陋习,顺利参军。多年后的元旦,他还收到这个学生表示祝福和感谢的贺卡。

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实在,就是认真,就是严谨。一开始,学生特别怕他,到后来,却愿意跟他说心里话,因为学生发现:他的责愈严,他的爱愈切。

也许,他像一块煤,外表漆黑,但内蕴热情;
也许,他像一块岩石,深层里有一颗柔软的心;
实际上,他像一棵树,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只知道尽心工作,不善于表达自己,当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像一群群小鸟,在他的枝头停歇又飞远,他有的就是默默地接纳或祝福。

二十多年来,他业已担任过多年毕业班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取得过一连串的佳绩,比如辅导学生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三等奖二人;
个人也荣获一系列的荣誉,如优秀党员、模范教师。而他送走的学生,快上千人了吧,其中有不少学生,不仅中考成绩优异,后来还考进名校,有到国家机关担当要职,甚至走出国门,在国外发展。

然而,不管他们走到哪里,不管他们正干什么,陈贤月这个名字,总能映在他们心中。

可以说,他既是学校教学的领军者,也是教研活动的排头兵。他相信厚积才能薄发。他认定,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不存在“吃老本”,否则就会贻害下一代。他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丰富自己,与时俱进;
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自然沟通课内与课外,令课堂更精彩,更高效。

无论是参观访问或者在外出差游玩,还是在家看电视或者浏览报刊杂志,他最关注的,往往是与教育有关的信息、动态或论文。他爱阅读,也爱观察,更爱思考,他还常常苦心孤诣地将自己的所得形成文字,要去影响更多人。他不是一个喜爱写作的人,从不写个人的喜怒哀乐,但这些年,他却比一些喜爱写作的人写得还多,他已经写了几十篇论文,有不少已在学校或其他场合跟同事交流,并获得过大大小小的各级奖项。他的论文《以学生为本,培养创新能力》,曾获省级二等奖,并发表在国家级教研刊物上;
最近的一篇有关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又获安庆市一等奖。

很多时候,他像雷达,或者天线,总是在吸收一丝一毫的信息,而让自己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厚重,越来越有感染力。

在陈贤月的主持下,陶冲中学数学组20__年申报的安庆市教研课题,已通过专家鉴定,顺利结题;
学校承担的省级课题,由市教育局组织开题,目前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诚然,陈贤月已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但他仍不满足,还要继续再创辉煌。他真正像一棵树,好大的一棵树,还想站到更高的天空,招引更细微的清风,荫庇更大的土地,停歇更多的小鸟……

无疑,正是因为有许多像陈贤月这样的、如树木一般恪尽职守、锐意进取的老师,陶冲中学才变成学生的天堂,才成为桐城西乡的一所安庆闻名的山乡名校。

我的育人小故事征文篇四9月10日,第27个教师节那天上午,孙玉华老师家门前聚集着很多人,人群中有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有佩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他们手持鲜花;
有来自不同村庄的学生家长,他们带着书写着感谢话语的锦旗。震耳的鞭炮声响彻村庄。这是人们在向孙老师祝贺他光荣退休的场面。与他工作多年的同事们如数家珍地向人们讲述着一位乡村教师40年平凡而伟大的故事。

1972年,小涧中学高中毕业后的孙玉华回到家乡刘庄小学,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从此他矢志从事教育事业,一干就是40年。刚开始代课时,刘庄小学几乎“散摊”,仅有的几间茅草屋教室东倒西歪。当时,孙老师每月的津贴只有六块钱。有人劝他外出找点事以养家糊口,时任大队书记的张文生劝他担任大队会计,他却说:“咱这个穷地方要翻身首先就得学文化,没文化没技术咋致富呢?”孙老师于同事们怀着满腔的热情,找东家劝西家,挨门挨家动员适龄儿童到校上学。开学了,他一心扑在了教学上。可家里生活困难,没人挣工分,自家的自留地也荒芜了。妻子劝他抽时间管管自留地,多打些粮食。他却说:“土地耽误了只是一季,耽误了孩子们上学可是一辈子呀!”妻子深深理解自己的丈夫,没有再说什么,自己包揽了家里家外繁重的劳动,让他安心工作。

孙玉华一心扑在教育上,白天给学生上课,处理学校事务。晚上,他留下来辅导拉下功课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生走后,他还要在办公室里备课,批改作业,钻研教材。据护校的马洪臣老人说,孙玉华是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老师。

在落后的农村,孙玉华家的日子难过,乡亲们的生活也不宽裕。许多孩子买不起笔墨纸张,不少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含泪离开学校,孙玉华看着心痛,他惋惜这些孩子,如果孩子不上学也就毁了一生,村子也就依旧贫穷。于是,他便从微薄的津贴中挤出一部分资助贫困生。至今受助学生蒋大鹏还记忆犹新,他说,他怎么也忘不了是孙老师资助他完成了小学学业。几十年来,孙老师究竟资助过多少学生,出过多少钱,没人知道。

5月的一天下午,孙老师在镇上办完事后,没有回家,就到学校去了,当他刚到学校大门口的时候,就听学生在大声呼喊:“二年级的马时飞、马壮壮跌到深水沟里了”孙老师见此情景,把自行车一扔,就飞快地向学校后面的水沟奔去,他顾不上脱鞋,就跳进沟里去救两个小学生,而自己却被冷水激病了。

在清苦的教学工作中,他心里装的只有学生和学校,唯独没有他自己。由于长期的过度操劳和对自己苛刻的要求,孙玉华积劳成疾得了胃癌,为了不让学校和家里人为他操心,他隐瞒了自己的病情,打针吃药总是躲着别人,妻子见他脸色焦黄又黑又瘦,劝他到医院检查一下,他说:“没有事,我的身子我知道。”校长和同事们也劝他到医院检查,可他总是若无其事。20__年9月5日,他再也挺不住了,竟昏倒在教室里。就这样他才不得不到医院接受治疗,住院期间,老师们去看望他时,他与老师们见面的第一句话是:你们辛苦了,学校怎样,学生怎样。出院刚一星期,他就坚持要求到校上课,家人和老师一致反对说:“难道你疯了?”他笑着说:“我很幸运,感谢老天,能让我重返学校和孩子们在一起。”就这样,孙老师拖着尚未康复的身体又回到了他挚爱的学校。孙玉华,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农村教师,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朴实的言行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给我们乡村教师作出了榜样,他不愧是农村教师的楷模,他是我们永远尊敬的好老师。

我的育人小故事征文篇五20__年,我从休宁县板桥中心小学调入本县南塘中心小学主持工作。在工作中渐渐发现身边这些普通老师身上有诸多的闪光点。于是便有了想写写他们的念头,想把他们的"点滴事迹介绍给大家,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付诸笔端,但心中的那份激情却一直在燃烧。恰逢今年有了“我身边的好老师”征文这个平台,我利用暑假闲暇之机,慢慢追忆,才得以实现心中的夙愿。

我初到南塘,人生地不熟,一时有一种心神不宁、不知所措、自感无助的悲怯心情。马桂香老师象是读懂了我的心思,主动从生活上对我予以照顾,中午邀我一起吃饭,一起闲谈。从她的只言片语中,无不感受到她待人处事的热心肠,她让我感动。她对自己的学生更是如此,虽然没有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典型案例,但无数平凡的日子里,一句鼓励的言语,一个温暖的微笑,一次亲切的抚摸,一个关爱的眼神,点点滴滴都折射出她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爱。

在她从教的二十多年里,她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中注意良好的教师形象,对人有礼貌,谈吐文雅,外表端庄,衣着整洁,为人师表。只要看到教室地面上有纸屑、粉笔头,她都会弯弯腰、动动手去拾一拾、扫一扫。每次班上大扫除,她都会亲自动手,掸掸天花板上的蜘蛛网,拖拖教室里的地面。厕所卫生是校园一项老大难问题,尤其是旱厕,稍不注意打扫厕所就脏兮兮,马老师担任六年级班主任,主动请缨,且自己和学生一起打扫,有时还要俯下身子去捅通便坑,在她的带领下,厕所一直保持干干净净。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自然会潜移默化,学着老师的样子做,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里,马桂香老师渐渐用心感悟出了教育的真谛:好教育不是苛求、灌输和责备,而是提供一块肥沃的土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好教育是用心去感悟每一天,并把那份感悟传达给学生。班里有位爱迟到的学生,每次总迟到三、四分钟,而且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被老师批评时还满腹委屈。一天,迟到的他在楼道里遇见了马老师,她没有指责他,只是亲切地抚摸着他的头问是不是路上不顺,孩子马上点头并举出一系列证据,她看着他说“是啊,山路确实不好走,所以每次到班里,看到你的座位空着,我心里就不踏实,直到你来了,才放下心。”孩子什么也没说回到了座位上。奇怪的是从那以后,他再也不迟到了,马老师知道,教育已经在孩子心灵里埋下了一颗美丽的种子。她坚信“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跳舞,使得鹅卵石臻于完美。”

爱是教育的主题,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做好育人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留守儿童是社会特定阶段下产生的特殊群体,南塘小学也不例外,也有不少留守儿童,尤其是住校的留守儿童,面对她们,马老师经常深入寝室,指导他们整衣,叠被,做好寝室及个人卫生。在学校未建淋浴房时,有些高年级女生,不好意思在寝室里洗澡换衣,马老师主动腾出房间让她们用,还经常对她们进行生理卫生教育,与她们促膝交流谈心,时间长了,学生们有心里话和遇到困难和难题,都愿主动向马老师谈谈,马老师都热情地予以解决,让他们感受到像妈妈一样的关爱。爱学生就要特别爱那些所谓的“差生”,因为“差生”在家受父母的指责,在学校得不到老师的重视。长期下去,他们的内心会产生一种痛苦的感受。有时甚至自暴自弃。因此多年来,马老师一直是放下老师的架子,创造机会与学生建立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学着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的心灵,沟通师生双方感情。教师的爱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陶行知说过,当了教师,就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思想境界,而对每一个学生,她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心存宽容,正视学生的学习差距,而不因考试的名次强行“转差”。因为孩子的成长决非只是成绩的进步,更要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思想,她一直奉行“成人才能成才,成铁才能成钢”的教育理念。从教以来,她努力用自己的学识、思想、言行和汗水来影响每一个学生,尽力让他们在充满温馨而不是恐惧,自由而不是拘谨,丰富而不是贫乏的课堂里吮吸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学生上课开小差,马老师会善意地提醒;
学生作业不能按时完成,马老师会一个个督促,让他们逐渐远离不良习惯;
学生不求上进,她会用更多的精力引导,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年复一年,她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留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兢兢业业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

从教以来,马桂香老师一直怀着一颗感激的心。对教师这份职业心存感激,对学校心存感激,她热爱自己的学校,她感动于学校的信任。让她尽己所能教数学、音乐、体育、美术,让她得到更多的历练,从一个蹒跚学步的老师成长为一名小学高级教师和县优秀教师、骨干教师。

马桂香老师一直担任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教学成绩也一直名列县前列。20__-20_学年第一学期县统考六年级数学均分为90,排在全县第三名,在齐云片六所学校片考中,成绩遥遥领先,两次都以平均90分高出其他学校20-30分,着实让人惊叹和称赞。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付出辛劳的同时,也收获了安徽省第二届“金历乡村教师育人奖”,黄山市读书活动辅导奖,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荣誉。

如今,我因工作需要,已调到兰田镇中心小学主持工作,虽然离开了奋斗了近十年的南塘小学,离开了支持我工作的老师们,但对他们的感情依旧。我衷心祝愿马桂香及所有的老师继续把自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爱,化为自觉行为,和孩子们一起用心感受每一天,一起进步着、快乐着、幸福着。

推荐访问:育人 合集 征文 最新我育人小故事征文(合集) 最新我的育人小故事征文(5篇) 我的育人故事三百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uigou6.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267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 慧慧文档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晋ICP备17005529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