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慧慧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奋斗历程与经验启示7篇

时间:2022-09-02 18:05:06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奋斗历程与经验启示7篇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奋斗历程与经验启示 2019年8月第8期(总第416期)学习论坛TRIBUNEOFSTUDYAug 2019No 8新中国成立70钟酿产党_織_程、经验与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奋斗历程与经验启示7篇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奋斗历程与经验启示 2019年8月第8期(总第416期)学习论坛TRIBUNEOFSTUDYAug.2019No.8新中国成立70钟酿产党_織_程、经验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奋斗历程与经验启示7篇,供大家参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奋斗历程与经验启示7篇

篇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奋斗历程与经验启示

19年 8 月 第 8 期(总第416期)学 习 论 坛 TRIBUNE OF STUDYAug. 2019 No. 8新中国成立70钟 酿 产 党 _ 織 _ 程 、经验与启示黄亦君(中共贵州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与党的建设研究院,贵 州 贵 阳 550028)[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波澜壮阔的历史呈现出以下特点:理论与实践 的统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战略和策略的统一,历史和现实的统一;积累了半富的经验:坚持 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道路上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理念,坚持围绕中 心、服务大局的治国理政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治国理政方针;孕育着深刻启示:必须大 力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必须极力加强制度建设,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关键词]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图分类号] D 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 -7608(2019)08 -0005 -07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〇周年。70年风雨兼程、 70年百折不挠、7 0 年筚路蓝缕,中国共产党成功 地扮演了执政党的角色,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砥砺 前行、勇往直前,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 义建设,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极 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治国理 政上取得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值此决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两个一百 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认真总结和仔细梳理新 中国成立7 0 年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历史经 验 ,以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 鉴和启迪。―、新中国成立7 0 年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 历史进程从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中国共产党治 国理政走过了 7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具体而言,可 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49年 至 1956年。这一时期 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属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起步或初创阶段。这一时期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万业待举,这对于刚 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 大而又严峻的挑战。毛泽东曾经指出,“必须用极 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 必须去学习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 工作和其他工作”,并强调如果我们党不努力加强 学习这些本领,我们党就有可能面临困境,“那我 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 要失败”[1]。鉴于此,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 从实际出发,创造了一套适合新中国成立初期基 本国情、党情、民情、社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制度、步骤和方法,积极推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 会主义社会过渡。应该说,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 期的治国理政工作务实、扎实,得人心、贴民意、接 地气,深度切合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深度切 合中国实际国情,深度切合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 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与发展要求,为后来的社会主 义建设打下了深厚而坚实的基础。[收稿日期]2019 - 05 -15[作者简介]黄亦君(1975— ),男,湖南永兴人,博 士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与党的建设研究院教授。

 学习论坛2019年第8 期第二个阶段为1957年 至 1977年。这一时期 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属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 的探索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 上有收获有失误、有成功有曲折。1956年社会主 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努力探索一 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治国理政道 路。以党的八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 探索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铺 开。然而,由于党在探索治国理政过程中受“左” 的错误思想的影响,发生指导方针上的严重失误,

 加上当时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自然灾害的影 响,这一时期的治国理政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遭受 严重挫折,呈现出曲折发展的态势。不过,正如邓 小平指出的那样:“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 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2]这一时期中国共产 党在治国理政上的成功经验与失误为后来中国共 产党开启治国理政新征程提供了丰富经验。第三个阶段为1978年 至 2012年。这一时期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属于中国共产党 治国理政的改革调整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 党在治国理政道路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 时俱进,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 新征程。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又可分 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什么 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治国理政道路 上牢牢把握我国正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摸着石头过河,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这一时期中国共 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创造性地提出了 邓小平理论。第二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建设 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在治国理政道路上进行 积极探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和 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治国理政 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竭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迈向纵深。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 重要理论成果是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三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实现什么样 的发展、怎样发展”在治国理政道路上不断进行摸 索,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加强 执政能力建设,极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气 象。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论成 果是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第四个阶段为2012年至今,属于中国共产党 治国理政的新时代。这一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 以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始 终把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摆在最高位置,以坚定 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以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 怀 ,坚持“问题意识”和“担当精神”,凝聚力量、攻 坚克难,竭力研究新问题、分析新情况、迎接新挑 战、回应新呼声,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科学统筹推 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 略布局,开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新征程,明确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标的具体步骤、基本方略、方法路径、推进措施,深 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 大命题,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事业推 进到一个新局面。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 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创造性地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新中国成立7 0 年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 基本特征新中国成立7 0 年 ,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上 取得了巨大成就。全面回顾70年来中国共产党治 国理政波澜壮阔的历史,从中可以发现中国共产 党治国理政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的 统一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特征之一。马 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最重要的鲜明特征就是注重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起来,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推动理论创新与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历程、经验与启示发展。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 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 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3]。理论不能 代替实践,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实践是理论的基 础。历史表明,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凡是理论与实 践有机结合得好的时期,我们党的事业就不断发 展壮大;反之,我们党的事业则可能遭受挫折。例 如,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成为我们党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走一条什么样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为摆在我们党面前的难 题。当此之际,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以深人实践和详细调查研究为基础最终形成的 《论十大关系》具有强烈的问题导向和现实关怀, 它立足于实践,并以此来指导实践,指导社会主义 建设。报告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会遇到且 需要处理的十大关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的经验,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显然,《论十大关系》是理 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结果,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 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 深刻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结晶。理论对实 践有指导作用,但理论不能离开实践。离开实践 基础的理论不但不能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反而会 引发实践的混乱,甚至造成实践偏离合理的轨道。

 “文化大革命”十年的乱象正是偏离了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偏离了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 的错误理论指导下的结果。改革开放后的历史证 明,正是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理论来源 于实践也指导实践,改革才会不断迈向纵深,国家 才会日益强盛,人民才会日益富裕;正是坚持理论 与实践的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二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曾经指 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 题在于改变世界。” [4] “解释世界”就是认识论,“改 变世界”就是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主张认识论和 方法论的统一,并将之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 一 ,主张认识论和方法论是辩证统一的。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分析 中国社会的性质,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尚 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因此提出了在一个相当长 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 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社会改造的治国理政方针。这一治国理政方针显 然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从认识论方面来讲, 这一治国理政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仔细分析新中国 成立初期中国国情的结果;从方法论角度来讲,中 国共产党抓住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社会的特征 和主要矛盾,治国理政的方法、政策是符合新中国 成立初期中国实际的。在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上,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搞社会主义建设 不能继续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于是从中国发 展实际出发、从中国国情出发、从中国广大人民群 众的利益需求出发,做出极度契合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的重大决策 —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重大战 略决策的做出,就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统一,将中 国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有机结合起来。正 是改革开放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不 断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愈发宽广。三是战略和策略的统一。战略和策略是马克 思主义辩证法的两个重要内容。战略注重从宏观 层面对事物的发展、运行与推进做出全局性、长远 性的规划,属于远大的目标,在规划战略、制定战 略时往往注重前瞻性,也正因为此,战略往往较为 宏观,是宽广视野下的决策。策略是指为实现某 一目标或某一战略规划而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针 与方法,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根据形势的 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 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以利于政策的推 进与目标的实现。注重战略与策略的统一是马克 思主义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战略与策略的统一。新 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针对新中国初期的中 国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现实状况,提出了优先发

 学习论坛2019年第8 期展重工业的战略方针。针对这一战略方针,中国 共产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制定了 一系列发展工 业的政策、措施。如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武 汉 、太原、西安、包头、兰州等城市先后建立了一批 重工业项目,切实推动中国重工业的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在治国 理政道路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 的提出,充分展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重视,使当前和今后一个 时期党治理和振兴乡村的基本思路、关键环节、重 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围绕实施乡村振兴 战略,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策略,如建立健全 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完善承包地 “三权”分置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事 实上,正是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目前乡村振兴战 略正实施得如火如荼,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的 幸福感和获得感日益增强。四是历史和现实的统一。恩格斯说:“历史从 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 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 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 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 正的。” [5]显然,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和现实是统 一的,从来就没有脱离现实的历史,也没有背离历 史的现实。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道路上历来主 张历史和现实的统一,旗帜鲜明地反对片面地解 读历史,反对对历史进行篡改、虚构,反对对历史 进行歪曲、污蔑,反对将现实与历史割裂开来,反 对脱离历史来认识现实,反对游离在现实之外来 解读历史。主张通过历史来认识现实,通过历史 认识社会本质和社会规律;同时,通过现实来总结 历史经验,提炼历史启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 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

篇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奋斗历程与经验启示

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与基本经验

 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

 第一 , 中国共产党 5 95 年的奋斗历程;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 5 95 年的奋斗历程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中国社会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并非偶然,它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自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后,在世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下,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破 坏了城市和农村的家庭手工业,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另一方面,又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它们不但运用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手段,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直接压迫,还极力保持中国的封建制度,阻碍和破坏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于是,中国人民就承受着来自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三重压迫。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如何才能当家作主,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一大批有志于救国的中国人开始寻求救国之路。1 1911 年,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 命,推翻了

 清王朝,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好景不长,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袁世凯为了恢复帝制,积极投靠帝国主义,野蛮镇压革命人民,但这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在袁世凯死后,各地军阀纷纷割据,中国完全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境地。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中国社会现状。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5 1915 年,中国出现了新文化运动,主要发起人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等人,他们倡导民主、和平、自由,批评封建礼教,传播西方先进文化。7 1917 年,俄国十月革 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9 1919 年,中国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得到全国工人、学生的热烈响应和支持,工人运动迅速在全国掀起,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0 1920 年初,陈独秀、李大钊等开始酝酿组织中国共产党。8 8 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 ——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秋至 1 1921 年春,李大钊等在北京,董必武等在湖北,毛泽东在湖南也相继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与此同时,在海外的赵世炎、周恩来、蔡和森、李立三、王若飞也开始了建党活动。经 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多方面的活动,建立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日益成熟。

 1921年 年 7 7 月 月 3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期间,因法租界巡捕搜查,大会转移到浙江嘉兴的南湖继续进行。当时,

 参加大会的代表有 3 13 人,代表着全国 0 50 多名党员。这次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纲,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本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此,中国的无产阶级有了英明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 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三)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时期

 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历史时期。第一个历史时期,从 1 1921 年中共建党到 9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 8 28 年。这 8 28 年干了一件大事,就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个历史时期,从 9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8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 9 29 年。这 9 29 年也干了一件大事,就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 制度,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三个历史时期,从 8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共 8 38 年。这 8 38 年还是干了一件大事,就是创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总而言之,中国共产党在 5 95 年的奋斗历程中,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也犯过错误,历经曲

 折。我们可以用五大成就和四次挫折来总结中国共产党 5 95 年来走过的道路。

 (四)五大成就

 第一大成就: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胜利

 中国 共产党成立之初,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并不主张与其他阶级和政党合作。一大决议明确规定,党应采取独立的政策以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但在之后的实际斗争中,我们党逐渐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而无产阶级的力量尚很弱小,仅仅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还不足以战胜强大的敌人,因此,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军。3 1923 年 年 2 2 月 月 7 7 日,中共领导的京汉铁路大罢工遭到镇压,我们党的早期领导人从这一血的教训中觉醒,意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于是,我们党提出要与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反抗共同的敌人。

 与此 同时,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在与北洋军阀的斗争中多次受挫,力量遭到逐步削弱。另外,国民党内部成分复杂,组织松散,实力大不如前。2 1922 年 年 6 6 月,孙中山的爱将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政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无奈潜逃,最终竟不能在广州立足,只能避居上海。这件事对孙中山的打击很大,使他对原来的老国民党失去了希望。为了挽救国民党,孙中山认为应该吸取新鲜的血液,而在他看来,共产党正是一股新生的力量。这样,就有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但在怎样合作的问题上,双方还是有分歧的。共产党主张党外合

 作,但孙中山有老大思想,不愿意搞党外合 作,主张党内合作。在这种情况下,经共产国际的极力劝说,中共同意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前提下,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4 1924 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此后,国共两党共同努力干了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其中一件大事,就是建立了黄埔军校,使国民党终于有了自己的武装,同时也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军事人才。比如,共产党方面的徐向前、陈赓、刘志丹等人就曾是黄埔军校的学生。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国共两党于 6 1926 年 年 7 7 月发动了反对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的北伐战争。当时,北伐军的军事力量比较 弱小,敌我悬殊,但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战斗力很强。特别是由共产党人叶挺领导的第四团作战勇猛,被誉为“铁军”。

 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加入国民政府,至此北伐结束,国民政府。

 统一全国。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的胜利,是中共取得的第一次成就。

 第二大成就: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由于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而最终破裂。但在“九一八事变”,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再次主动提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党的政策也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6 1936 年 年 2 12 月 月 2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一个转折点。西安事变后,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这一事变的方针,经过各

 方的努力,终于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剿共”、“与共产党联合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两党新的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从此,中国的时局转为抗日战争时期。

 抗战初期,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抗战,抵御日寇入侵。比如,在上海保卫战,国民党军投入兵力七十万人,日军伤亡四万多人,国民党军伤 亡数十万人。还有台儿庄战役,打得也比较激烈。所以说,国民党不抗日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但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工作,一方面,汪精卫叛国投敌;另一方面,蒋介石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并且制造了皖南事变。面对国民党的反共活动,一些人就提出共产党要与国民党决裂,但中共中央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大局出发,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在此期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经验,认清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规律,毛泽东思想逐步成熟,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壮大了革命的力量,最终打 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战争。但中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军民伤亡 0 3500 万,直接经济损失 0 1000 亿美元,间接损失 0 5000 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在抗日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党员发展到 0 120 多万人,人民军队也发展到 0 100 多万人,抗日根据地达到 0 100 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 1 亿。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二度辉煌。

 第三大成就: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命运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方面 ,中共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另一方面,国民党统治集团企图实行专制独裁统治。为争取时间准备内战,蒋介石于 5 1945 年 年 8 8 月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毅然赴重庆谈判,这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当时,著名民主人士柳亚子称赞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到重庆来谈判的行为是“弥天大勇”。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但这只是蒋介石的缓兵之计,在他做好准备后就调集军队大举进攻东北,掀起内战。这时,国民党拥有兵力 0 430 万人,还有美国的支持,而共产党只有 1 10 00 多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所以,蒋介石扬言要在半年之内消灭共产党。而共产党则在政治上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建立了更大的人民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在军事上主动撤离一些城市和地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运动战为主,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使得敌我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有利于我军的重大变化,为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8 1948 年 年 9 9 月 月 8 8 日至 3 13 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政治局会议,基于敌我双方的力量变化,作出了关于战略决战的决策。此后,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的 反动统治陷入绝境。9 1949 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幻想再次玩弄和平阴谋,以便取得喘息时间,卷土重来。而同时,毛泽东也发表了一篇名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其中他提到:“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

 沽名学霸王”。同年 1 1 月 月 1 21 日,蒋介石迫于压力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代理总统。李宗仁声称愿意接受中共的八项条件,向中共求和。但在经过 5 15 天的谈判之后,国民党方面最终还是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产。

 9 1949 年 年 4 4 月 月 0 20 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 长江天险,并于 4 4 月 月 3 23 日占领南京,使国民党的统治瓦解。9 9 月 月 1 21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大会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国家主席。0 10 月 月 1 1 日,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庄严宣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第四大成就: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建国后,中国并没有马上进入社会主义,而是有一个过渡期。在这一过渡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生产,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准备条件。在这个阶段,除继续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镇压反革命分子外,还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在老区组织互助合作;在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同时,开展“三反”、“五反”运动,进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到 2 1952 年底,在国民经济已经达到而且在许多方面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又

 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指 明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经和步骤。到 6 1956 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实现了我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6 1956 年 年 9 9 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提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建设方面,及时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所以说,共产党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就在经济上打了一个大胜仗,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的。

 现在回过头来看,进行三大改造是非常必要的,只是速度快了一点。原来是计划用 5 15 年的时间来完成三大改造,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进行得还是有些过急,这 是值得我们深刻总结的。但从整体而言,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第五大成就:实行改革开放,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

 8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 0 30 多年时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里用几个数据来说明:

 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7 67.67 万亿元,人均 0 8000 多美元;全国财政入 收入 7 152217 备 亿元;国家外汇储备 4 33304 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9 24.59 万亿元。经过改革开放 0 30 ...

篇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奋斗历程与经验启示

奋斗历程对我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党的创立初期(1921.7-1923年) 二、国公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初-1937.7) 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7) 四、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 五、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8-1949.10)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0– 1978.10) 七、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 (1978.12)

 一、党的创立初期(一、党的创立初期(1921.7-1923 年)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情况在旧中国,最早向国内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的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据现在查到的文献看,早在十月革命前,1899年广学会办的《万国公报》第2、3、4月的第121期和123期上,刊载有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节译的英国进化论者颉德的《社会进化论》第三章(题为《大同学》),在该文中,曾两次出现过马克思的名字。1902年,梁启超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中,称马克思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1903年在《二十世纪之巨灵托拉斯》一文中,他又称马克思为“社会主义之鼻祖”,以后他还多次在文章中提到过马克思和引用过马克思的话。1912年,孙中山写了《社会主义派别及批评》一文,他称赞马克思是社会主义圣人,是科学派社会主义,并赞赏马克思的《资本论》。1912年,《新世界》杂志上,以《理想社会主义与实行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标题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整本书籍译成中文。总之,到20世纪初,在国内先后有几十种刊物都刊登甚至整章整节地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名著。

 2、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才开始真正的传播1919年10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的理论作为中国革命的思想武器。

 二、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4初-1927.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是1924 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称这段时期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简称“大革命时期”。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称这段时期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简称“大革命时期”。

 1 、党的四大召开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王荷波、项英、向警予等20人。代表着全国994 名党员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迎接大革命的高潮。陈独秀主持了会议,并代表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维经斯基在会上作了关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状况的报告。出席1924年6、7月间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五次大会的中共代表,向大会作了关于共产国际五大的情况和决议精神的报告。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2、党的五大召开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亦称“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亦称“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战争”, 系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系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

 四、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12月,党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2月9日爆发了学生爱国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战争。

 五、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8-1949.10)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战争。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开国大典上举行的阅兵式

 七、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978、12-)

  1978年:科学的春天,伟大的转折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大会上作重要讲话,科学的春天到了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是为中华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经过反复实践而愈益结合的历程;是党内正确路线纠正错误路线、光明面战胜阴暗面的历程;是艰难探索,开拓创新,与时俱时,最终才找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程;也是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走向一系列胜利的历程。年的奋斗历程,是为中华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经过反复实践而愈益结合的历程;是党内正确路线纠正错误路线、光明面战胜阴暗面的历程;是艰难探索,开拓创新,与时俱时,最终才找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程;也是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走向一系列胜利的历程。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89年奋斗历程经验的结晶;党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为了满足人民追求利益和幸福的愿望,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并使社会主义制度获得稳固的基础;党坚守“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把科学社会主义观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当代形态,并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勇于战胜困难、克服失误,善于总结经验,使党逐渐走向清醒和成熟。年奋斗历程经验的结晶;党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为了满足人民追求利益和幸福的愿望,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并使社会主义制度获得稳固的基础;党坚守“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把科学社会主义观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当代形态,并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勇于战胜困难、克服失误,善于总结经验,使党逐渐走向清醒和成熟。

 启示之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在创建和领导俄国工人阶级革命政党的斗争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他强调:“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程中,什么时候没有形成全党所接受的统一的理论,党内就混乱,乃至分裂;什么时候党确立了理论,党就团结坚强,一往无前,从胜利走向胜利。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全党智慧的结晶。我们党过去之所以出现某些错误,正是由于我们偏离或背离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些历史的教训我们必须牢牢记取 。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我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墓本问题 ,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 启示之二 :坚持党的执政地位,发挥领导作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执政地位,发挥领导作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执政地位,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适应这种要求,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启示之三: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要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动摇。启示之三: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要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动摇。 第一,现阶段我国阶级结构、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第二,党的执政地位和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任务也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 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 第三,当代世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更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国际形势正由冷战趋向缓和,并向多极化发展。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种有利的国际形势,发展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也要看到,国际上仍然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对立的杜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它们千方百计地“遏制”中国,并利用和平演变的手段进行渗透,企图瓦解和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说到政治,体现在党的建设上 ,就是要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努力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样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党的伟大历史使命。

 党的基本理论知识

 党旗、党徽 党旗是代表一个政党的旗帜。党徽是代表一个政党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党旗底色为红色,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中国共产党党旗底色为红色,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 党徽由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锤子和镰刀组成。党旗和党徽图案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徽由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锤子和镰刀组成。党旗和党徽图案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为什么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为什么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 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要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任务,决不能只代表某些少数人的利益,而应该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要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任务,决不能只代表某些少数人的利益,而应该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性质决定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性质决定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为什么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为什么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 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要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任务,决不能只代表某些少数人的利益,而应该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要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任务,决不能只代表某些少数人的利益,而应该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 党的最高领导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篇四: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奋斗历程与经验启示

 国内刊号 CN6 1 - 1 4 9 9 / C 2 0 2 0 年0 3 月(下)

 咨 政 论 坛余浏(中共北海市委党校

 广西北海 536005)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对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艰辛的探索和不懈努力,同时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一、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70年里,我国经济主要经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国民经济恢复和过渡阶段(1949年至1956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由于经历了长期的动乱与战争,留给中国人民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内物资奇缺、物价飞涨,国民经济濒临奔溃的边缘。1949年至1952年,我国政府通过没收官僚资本,管制、征用和收购在华外资企业,整顿财政金融秩序、稳定物价、统一财经体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地改革并采取一系列支援农业的政策等措施使得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二是通过“一化三改造”完成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向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过渡。1953年党中央提出了“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经济形态的过渡。第二阶段:探索和曲折阶段(1957年到1978年)。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和对中国经济基本情况把握建设经验不足,在这一阶段经济出现了一些失误,其中两次运动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一是“大跃进”,“大跃进”运动中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导致瞎指挥盛行,浮夸风泛滥,广大群众生活遇到了严重的困难;也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并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加上三年来连续的自然灾害,导致我国经济经历了严重的“三年困难”时期。二是“文化大革命”,在十年的社会动乱中,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使得国民经济比例关系长期失调,原来的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这期间,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差距。第三阶段:突围和高速发展阶段(1978年到2012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随着政治上的拨乱反正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大讨论的开展,国家开始由乱到治,经济逐渐复苏。特别是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且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从而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1992年邓小平“南巡”并讲话,提出“三个有利于”、“发展是硬道理”等重要观点,并提出要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同时也使我国经济真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1年,我国恢复了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合法席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同样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央不断完善和充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确保了我国经济的“软着陆”,实现了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态势。在这一阶段不仅实现了我国经济浅析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成就及启示收稿日期:2020-03-11的突围,更是使我国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据有关数据显示,这一阶段,GDP增长速度超过10%的有15个年份,年平均增速高达9.8%,我国经济不断缩小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差距。第四阶段:经济发展新常态与高质量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日益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国GDP增速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增速分别为7.7%、7.7%、7.4%,告别了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面对这一特征,党中央果断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理念,并指出要“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要不断适应“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升级”、“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科技创新驱动”的阶段性特征。随着党中央对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入把握,以及对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不断把握,2015年11月,党中央正式提出了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逐步形成了“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体系。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加快建设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而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这一阶段主要是解决了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特征“如何看”和“如何干”的问题。二、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的中国是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产品制造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可以说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奇迹。1.已建立起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经过七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国民经济体系中,三大产业结构比例日趋合理完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实现了由单一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转变,现代农业的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和完善;工业发展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门类齐全、独立完整、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正在形成,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占全球制造业的总产出接近20%,特别是近年来大数据产业的不断发展,正在引领工业领域向着更高水平迈进;在服务业领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服务行业产业层次和品质不断提升,进而带动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2.已建立健全世界上领先的基础设施体系如今,我国形成了铁路、公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港口运输、航空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齐头并进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据统计2018年末,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3.2万公里,较1949年增长5.0倍,年均增长2.6%;高铁营业总里程3.0万公里,是2008年的44.5倍,年均增长46.2%,高铁营业里程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

 79国内 刊 号 CN6 1 - 1 4 9 9 / C 2 0 2 0 年 0 3月(下)

 咨 政 论坛的三分之二,居世界第一位;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85万公里,是1949年的60.0倍;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3919个,是1949年的148.6倍,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名的港口中,中国港口占有七席;航空方面,定期航班航线总条数达4945条,是1950年的412.1倍,定期航班航线里程由1950年的1.1万公里增至2018年的838万公里。3.不断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成为世界金融大国据央行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293.52万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268.24万亿元,同比增长6.3%;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6.95万亿元,同比增长1.7%;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18.33万亿元,同比增长9.4%。截至2019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1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历经70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已建立起比较科学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有力的金融监管体系、齐全的金融组织体系、有效的金融市场体系,这使得中国金融市场韧性强,不仅经受住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更是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4.创造了民生改善的伟大奇迹七十年来,我们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8228元,是1978年的211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经摆脱了温饱、实现小康正在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在扶贫事业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我国贫困地区、广大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6亿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每年超过1000万人减贫、脱贫,给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造了人类减贫的奇迹。此外,近年来还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成就的取得,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更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三、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启示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不是轻轻松松取得的,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努力奋斗而得来,成就来之不易,其背后积累了经验对于我们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而言弥足珍贵。1.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经济建设实践证明,我国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进步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不断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始终注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拓展,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将更为波澜壮阔,我们要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及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2.经济建设是核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所经受挫折和曲折深刻教训的深刻反思总结得出来的真理,这是我们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经济发展实践所充分证明了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对不适应甚至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生产关系进行改革,必须对落后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地方营商环境,更好地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从而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3.改革开放是动力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且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期。40年来,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它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命运、更是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进入改革再深化、开放再扩大的新时代”,改革开放将成为新时代一个显著的特征,我们也坚信只要坚定不移地将改革开放贯穿于新时代的新征程中,必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持续动力和坚强保障。4.社会稳定是保障70年以来,正是牢牢把握住了世界时代形势缓和、国内相对稳定的契机,不断对我国社会主义以经济进行探索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各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世界主题,千方百计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才使得我国经济建设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进入新时代,要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必须牢牢把握新形势下国际国内大势,努力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稳定的社会环境。5.人民群众是主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在战争年代,我们党就是依靠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由一个革命党转向执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由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注重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才能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必须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加广泛的凝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大力量。参考文献:[1]姚灵丽.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J].环球市场,2016年第九期[2]卫兴华.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探索与认识的曲折历程——建国60年来一个重要经济学问题讨论与发展的历史轨迹[J].新视野,2009(5)15-19[3]伟大成就彪炳史册 深刻启示引路前程

 新中国成立70年经济发展成就及历史经验评述[N].金融时报,2019.6.20[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作者简介:余浏(1985--),广西桂林人,现系中共北海市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室副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乡村基层治理等。

篇五: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奋斗历程与经验启示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制定了五条基本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共八大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文化大革命 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新时期基本路线。从纵向看五条基本路线前后相续的演变轨迹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探索过程从横向看五条基本路线在制定、贯彻和坚持过程中的不同情况为我们提供了三个方面的经验启示提出和制定正确的基本路线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认识实践、掌握规律并通过实践加以检验的过程贯彻和实施正确的基本路线不会一帆风顺需要统一全党的共识还要制定相应的具体工作思路和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基本路线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也要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党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4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952(2010)02001408      党的基本路线(或称总路线)指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所面临的主要社会矛盾实现既定的历史任务对战略目标、领导和依靠的力量、主要实践手段以及保障条件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作出的原则性规定是指导党的全局工作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因此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要制定相应的基本路线。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基本路线的历史演变探讨和体会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总结制定、贯彻、坚持和完善党的基本路线的经验和规律对坚持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有着重要的历史启示和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提出和制定五条基本路线的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崭新历史主题党先后提出和制定了五条基本路线。注重提出和确立党的基本路线有利于增强党的事业的计划性和前瞻性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的自觉探索和把握。毛泽东把基本路线比作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邓小平说党的路线正确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江泽民强调基本路线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胡锦涛提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从灯塔到生命线党始终把基本路线放在了极端重要的位置和高度。

      (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革命胜利后党的战略方针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在顺利实现经济恢复后中

 央从1952年9月开始酝酿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问题并于1953年6月正式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2月的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通过。在这条路线的指导下中共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同时建立了一批基础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历史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二)中共八大路线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为全面开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中共八大在正确分析面临的新形势、准确判断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制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现时的任务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八大还把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统一起来作出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决策。在八大路线指引下社会主义建设在19561966年取得了很大成就正如邓小平所说这十年应当肯定

 总的是好的中间有过曲折犯过错误但成绩是主要的。历史证明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从1957年9月开始中共中央批判了经济建设上的右倾保守和反冒进加上受到急于超英赶美这一发展战略构想的影响毛泽东在1958年3月成都会议上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并于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上正式通过。这条路线是建立在对党的主要任务准确判断基础上的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在实际贯彻和实施中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群众运动和主观意志的作用建设速度上急于求成生产关系上急于过渡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的错误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挫折。

      (四)中共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   1969年4月中共九大根据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前即已提出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主张和文革中形成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提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提高警惕。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正确理解和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然的话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会走向反面就会变质就会出现复辟。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这条路线只讲阶级斗争不涉及经济建设不涉及党的历史任务、领导和依靠力量、主要手段和保障条件等有关基本路线的要素文革那样的全局性错误与此紧密相关。因此这条路线是完全错误的。

      (五)中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确立了改革开放基本方针随后邓小平又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重要内容。随着改革实践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完善1987年中共十三大正式提出并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路线

 是中共在总结30多年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抓住了当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提出了新时期的总任务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路线。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成就证明这条基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提出和制定的五条基本路线前四条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 领导集体制定和实施的第五条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和实施的并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得到一以贯之的坚持和发展。总体上讲制定、贯彻和实施这五条基本路线都是为了建设、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前四条基本路线所积累的经验教训为第五条路线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照和实践基础。正如有的学者指出新时期基本路线从其历史渊源来说要追溯到八大路线和八大以后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八大路线为新时期基本路线提供了思路作了直接准备并成为重要历史来源。

   五条基本路线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难探索的过程   1989年5月6日邓小平会见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时曾把确立新时期基本路线作为他一生的重要功绩我这一生已经做成的事情是对国内工作的参与确定了党的基本路线。确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

 实质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十三大报告对新时期基本路线的全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十七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阐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基本路线相比较道路这种表述更加具体。因此基本路线的内涵即道路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提出和制定的五条基本路线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

      (一)从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看   党的基本路线是基本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中介是基本理论在政治上的落脚点。基本路线的提出和确立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作基础否则很难制定出正确的路线即使有正确路线也难以有效执行。只有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的基本路线才能得到长期贯彻和坚持。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借鉴列宁的过渡时期学说并对它实行中国化的改造后提出的。八大决议正确判断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的主要矛盾并以此作为确定八大路线的政治基础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提出时没有对社会发展阶段作出符合国情的判断文革时期路线以大过渡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作为依据把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作为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导致全局性的左的错误。新时期基本路线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它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作出了正确判断和认识新时期基本路线也由此称作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纵观新中国成立后五条基本路线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从借鉴国外理论到独立探索中未提出正确理论再到新时期形成正确理论党探索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的过程也是努力实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不断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党对几十年探索经验的深刻总结进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二)从发展战略看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八大路线提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只在其基本点申明确了把我国建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文革时期路线的目标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谈不上什么经济社会建设上的战略目标新

 时期基本路线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显然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是贯穿五条基本路线的主线但具体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国家到新时期基本路线才有了明确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后来加上和谐)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方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了具体要求。可见党的基本路线关于战略目标的规定是由笼统、抽象向明确、具体的发展过程反映了党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逐步丰富、深化并渐趋科学化的过程。

      (三)从发展方式看   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怎样坚持和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八大路线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都强调了建设是中心工作这个大前提的确立对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非同寻常但当时并未进一步明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关于八大路线胡绳曾指出一个中心就是经济建设。1956年八大时就提出这样的思想但并不是很明确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五个革命并举即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邓小平1980年在一次会上曾说近30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作为兴国之要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基本路线的规定中经历了

 从无中心、多中心到一个中心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中共逐步深化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作为立国之本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强国之路的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在新时期基本路线才第一次提出同时也成为历史性的突破。可见中共对怎样坚持并发展社会主义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四)从发展速度看   过渡时期总路线关于速度的表述是逐步并逐步八大路线表述为尽可能迅速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多快好省核心是快新时期基本路线没有对速度作出规定。显然基本路线对速度的规定整体上是从有到无这并不是说党对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视程度在减弱而是汲取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速度问题的深刻教训使然。新时期基本路线没有对速度进行规定但中共关于速度的思想却大大丰富了。如邓小平的速度和效益思想强调讲求经济效益和总的社会效益这样的速度才过得硬江泽民提出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更是从指导理论的高度提升了人们对速度的认识全面、协调...

篇六: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奋斗历程与经验启示

21.4

 党的基本路线(或称总路线),指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所面临的主要社会矛盾,实现既定的历史任务,对战略目标、领导和依靠的力量、主要实践手段以及保障条件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作出的原则性规定,是指导党的全局工作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因此,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要制定相应的基本路线。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基本路线的历史演变,探讨和体会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总结制定、贯彻、坚持和完善党的基本路线的经验和规律,对坚持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有着重要的历史启示和现实意义。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基本路线2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难探索的过程3 党制定的基本路线的经验与启示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八大路线

 战乱后的乱摊子

 苏联专家在中国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文字内容,或复制文本粘贴至此添加标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共八大召开背景中共七大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到1956年上半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阶级斗争矛盾逐步解决,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建立起来。与此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很多重要指标已有确实把握提前完成。而人民内部矛盾开始变得尖锐的情况下开的。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文字内容,或复制文本粘贴至此添加标题“我们党现时的任务,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文字内容,或复制文本粘贴至此添加标题毛泽东在1958年3月成都会议上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并于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上正式通过。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文字内容,或复制文本粘贴至此添加标题“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提高警惕。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正确理解和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然的话,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会走向反面,就会变质,就会出现复辟。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文字内容,或复制文本粘贴至此添加标题“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文字内容,或复制文本粘贴至此添加标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提出和制定的五条基本路线,前四条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和实施的,第五条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和实施的,并在以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中央领导下得到一以贯之的坚持和发展。总体上讲,制定、贯彻和实施这五条基本路线,都是为了建设、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前四条基本路线所积累的经验教训为第五条路线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照和实践基础。

 从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看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借鉴列宁的过渡时期学说并对它实行中国化的改造后提出的。八大决议正确判断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的主要矛盾,并以此作为确定八大路线的政治基础;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时,没有对社会发展阶段作出符合国情的判断;“文革”时期路线以“大过渡”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作为依据,把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作为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导致全局性的“左”的错误。新时期基本路线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从发展战略看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八大路线: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其基本点中明确了“把我国建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文革”时期路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新时期基本路线: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发展方式看八大路线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都强调了“建设”是中心工作,但当时并未进一步明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五个革命”并举,即“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作为兴国之要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基本路线的规定中经历了从“无中心”、“多中心”到“一个中心”的发展过程。

 改革开放过渡时期总路线关于“速度”的表述是“逐步……并逐步……”,八大路线表述为“尽可能迅速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多快好省”,核心是“快”,新时期基本路线没有对速度作出规定。

 提出和制定正确的基本路线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认识实践、掌握规律并通过实践加以检验的过程贯彻和实施正确的基本路线不会一帆风顺,需要统一全党的共识,还要制定相应的具体工作思路和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基本路线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也要“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

推荐访问:新中国 成立以来 启示 历程 奋斗

本文链接:https://www.huigou6.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703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慧慧文档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晋ICP备17005529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