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慧慧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

时间:2022-08-28 18:30:14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印发《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司法厅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供大家参考。

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印发《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的通知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公安厅(局)、 司法厅(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公安局、 司法局、监狱管理局:

 为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和创新特殊人群管理,根据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在深入调研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联合制定了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对于实施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请分别及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最高人民检察院

 司法部

 二○一二年一月十日

  第一条为依法规范实施社区矫正,将社区矫正人员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社区矫正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 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

  人民法院对符合社区矫正适用条件的被告人、 罪犯依法作出判决、 裁定或者决定。

  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依法实行法律监督。

  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依法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第二条第三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

 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指导下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有关部门、 村(居)民委员会、 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 就读学校、 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等协助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社区矫正。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公安机关、 监狱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 罪犯,需要调查其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可以委托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

  受委托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委托机关的要求,对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居所情况、 家庭和社会关系、 一贯表现、 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影响、 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和被害人意见、 拟禁止的事项等进行调查了 解,形成评估意见,及时提交委托机关。

  对于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人民法院、 公安机关、 监狱应当核实其居住地,在向其宣判时或者在其离开监所之前,书面告知其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的时间期限以及第四条第五条

 逾期报到的后果,并通知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 在判决、 裁定生效起三个工作日内,送达判决书、 裁定书、 决定书、 执行通知书、 假释证明书副本等法律文书,同时抄送其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收到法律文书后,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送达回执。

  第六条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 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为其办理登记接收手续,并告知其三日内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组织查找,并通报决定机关。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由交付执行的监狱、 看守所将其押送至居住地,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办理交接手续。

 罪犯服刑地与居住地不在同一省、 自治区、 直辖市,需要回居住地暂予监外执行的,服刑地的省级监狱管理机关、 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应当书面通知罪犯居住地的同级监狱管理机关、 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指定一所监狱、 看守所接收罪犯档案,负责办理罪犯收监、 释放等手续。

 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通知其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派员到庭办理交接手续。

  司法所接收社区矫正人员后,应当及时向社区矫正人员宣告判决书、 裁定书、 决定书、 执行通知书等有关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 社区矫正期限;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遵守的规定、 被禁止的事项以及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 社区矫正人员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被限制行使的权利; 矫正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等有关事项。

  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矫正小组成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到场,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第八条司法所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确定专门的矫正小组。

 矫正小组由司法所工作人员担任组长,由本办法第三条第二、 第三款所列相关人员组成。

 社区矫正人员为女性的,矫正小组应当有女性成员。

  司法所应当与矫正小组签订矫正责任书,根据小组成员所在单位和身 份,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各项矫正措施落实。

  第九条司法所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制定矫正方案,在对社区矫正人员被判处的刑罚种类、 犯罪情况、 悔罪表现、 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 教育和帮助措施。

 根据矫正方案的实施效果,适时予以调整。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建立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包括适用社区矫正的法律文书,以及接收、 监管审批、 处罚、 收监执行、 解除矫正等有关社区矫正执行活动的法律文书。

  司法所应当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包括司法所和矫正小组进行社区矫正的工作记录,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社区矫正的相关材料等。

 同时留存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副本。

  第七条第十条第十一条习、 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

 发生居所变化、 工作变动、 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及时报告。

  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还应当每个月 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 体情况,每三个月向司法所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 接受监督管理、 参加教育学

 提交病情复查情况。

  第十二条人员确需进入的,应当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并告知人民检察院。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 县(旗)。

  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 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 县(旗),在七日 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 超过七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

 返回居住地时,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

 社区矫正人员离开所居住市、 县(旗)不得超过一个月。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变更居住的县(市、 区、 旗)。

  社区矫正人员因居所变化确需变更居住地的,应当提前一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批。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征求社区矫正人员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意见后作出决定。

  经批准变更居住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法律文书和矫正档案移交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

 有关法律文书应当抄送现居住地及新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收到决定之日起七日 内到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 法律常识、 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 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

 社区矫正人员每月 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 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

 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状态、 行为特点等具体情况,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个别教育和心理辅导,矫正其违法犯罪心理,提高其适应社会能力。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社区矫正人员 的需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落实社会保障措施。

  司法所应当根据社区矫正人员个人生活、 工作及所处社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实地检查、 通讯联络、 信息化核查等措施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情况。

 重点时段、 重大活动期间或者遇有特殊情况,司法所应当及时了 解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有关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要求社区矫正人员到办公场所报告、 说明情况。

  社区矫正人员脱离监管的,司法所应当及时报告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组织追查。

  对于人民法院禁止令确定需经批准才能进入的特定区域或者场所,社区矫正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了解、 核实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等情况。

  对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司法所应当定期与其治疗医院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其身 体状况及疾病治疗、 复查结果等情况,并根据需要向批准、 决定机关或者有关监狱、 看守所反馈情司法所应当定期到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 所在单位、 就读学校和居住的社区

 况。

  第二十一条务等情况,定期对其接受矫正的表现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分类管理。

  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有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情形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派员调查核实情况,收集有关证明材料,提出处理意见。

  第二十三条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警告,并出具书面决定:

 (一)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

  (二)违反关于报告、 会客、 外出、 居住地变更规定的;

  (三)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 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四)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或者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且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五)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轻微的;

  (六)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

  社区矫正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依法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提请同级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公安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通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

  缓刑、 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 假释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作出裁定:

 (一)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二)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

  (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其他违反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司法所应当及时记录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监督管理、 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司法行政机关撤销缓刑、 假释的建议书和人民法院的裁定书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第二十六条机关向批准、 决定机关提出收监执行的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批准、 决定机关应当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作出决定:

 (一)发现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

  (二)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擅自 离开居住的市、 县(旗),经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的;

  (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两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保外就医期间不按规定提交病情复查情况,经警告拒不改正的;

  (六)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刑期未满的;

  (七)保证人丧失保证条件或者因不履行义务被取消保证人资格,又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新的保证人的;

  (八)其他违反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司法行政机关的收监执行建议书和决定机关的决定书,应当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 假释或者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将罪犯送交监狱或者看守所,公安机关予以协助。

  监狱管理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监狱应当立即赴羁押地将罪犯收监执行。

  公安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由罪犯居住地看守所将罪犯收监执行。

  社区矫正人员符合法定减刑条件的,由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减刑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经地(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同意后提请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应当自 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裁定; 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减刑,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

 司法行政机关减刑建议书和人民法院减刑裁定书副本,应当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社区矫正期满前,社区矫正人员应当作出个人总结,司法所应当根据其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的表现、 考核结果、 社区意见等情况作出书面鉴定,并对其安置帮教提出建议。

 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满,司法所应当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

 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按照规定程序公开进行。

  司法所应当针对社区矫正人员不同情况,通知有关部门、 村(居)民委员会、 群众代表、 社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

 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 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 保证人参加宣告。

  宣告事项应当包括:宣读对社区矫正人员的鉴定意见; 宣布社区矫正期限届满,依法解除社区矫正; 对判处管制的,宣布执行期满,解除管制; 对宣告缓刑的,宣布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 对裁定假释的,宣布考验期满,原判刑罚执行完毕。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向社区矫正人员发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并书面通知决定机关,同时抄送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刑期届满...

推荐访问: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 矫正 实施办法 社区

本文链接:https://www.huigou6.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478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慧慧文档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晋ICP备17005529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