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慧慧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现状及问题(完整)

时间:2022-09-24 12:00:15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现状及问题  西大街小学   张陇琴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从规模转向内涵发展阶段,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成为了当今基础教育领域的两大主题。尤其是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现状及问题(完整),供大家参考。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现状及问题(完整)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现状及问题

      西大街小学      张陇琴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从规模转向内涵发展阶段, 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成为了当今基础教育领域的两大主题。

 尤其是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工作过程中, 有关把握国家教育质量状况、 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讨论十分热烈。

 在这种背景下, 全国各地建立监测机构的热情也逐渐高涨。

 但到底什么是质量监测? 它与传统的统考统测有什么区别? 如何避免质量监测成为中、 高考后的又一座 “大山” ?这些问题如果不清楚, 质量监测工作势必走入误区, 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

  一、 统考统测着重的是甄别、 评比、 选拔功能, 而质量监测着眼于了解状况、 诊断问题         统考统测与质量监测的根本区别在于两者功能和目的不同。

 中考、高考的选拔性不言而喻, 而这种定位同样也渗透到学校学年统考、 期末统考甚至日常的统一测验中来。

 所有的统考统测似乎都是在为中考、 高考做模拟训练, 不仅考试的学科相同、 手段相同, 连功能也相似。

 广大的学生、 教师、 学校都已形成共识:

 考试就是要比, 就是要争优秀。

 因此,“成绩排名” 几乎成了统考统测之后的必然结果。

 它所导致的是对优等学生、 优秀率的过度关注, 而使得大多数表现一般的学生遭到忽视。而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 统考统测也是一个重要的评比工具, 统考统测的结果往往成为对教师、 学校分等评级、 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由此可见, 统考统测强调的是结果导向, 其重在选拔和评比, 是与学生、 教师、 学校利益相挂钩的高利害考试。

  

         而教育质量监测的根本目的是要用科学的方法技术获取数据信息,对现行的教育教学现状作出诊断, 并提供改进策略和决策依据。

 质量监测的出发点, 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关注的是对学生发展全面状况的准确把握, 以及从状况和状况的发展变化中所反映的问题入手来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并结合对相关因素的分析提出可能的改进建议或参考。

 对学校和教师而言, 质量监测好比参加“体检”, 它能对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做出诊断, 并提供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

 而对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 教育监测的数据能让其对本区域的教育发展状况有更清晰、全面的把握, 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

 由此可见, 质量监测强调的是过程导向, 其重在把握现状、 诊断问题、 指导改进,, 是与个体利益无高利害关系、 重在把握群体情况的低利害测试。

          因此, 换句通俗的比喻, 在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统考统测中, 教育行政部门是裁判员, 主要发挥评判作用; 而由专业机构开展的质量监测工作则好比是医院的医生, 主要发挥“查清问题和隐患, 提供建议” 的作用。

  二、 质量监测有着和统考统测不同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         正是由于目的和功能的不同, 导致了统考统测与质量监测在具体工作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

          在内容上, 统考统测主要考察学生的“主课” 成绩, 忽略了对学生全面发展包括能力的评价。

 而质量监测则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状况。它既要对照课程标准, 测试学生各学科学习的达成度, 也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艺术素养等进行监测。

 更为重要的是, 它还包括相关因素的监测, 即把学生的发展状况与学校、 教师、 家

 庭、 宏观社会环境状况做出关联性分析, 了解影响学生发展状况的各种因素, 不仅“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 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在测试工具上, 统考统测通常由所在区域的教研员根据自己对课程与教材的理解, 自行命题, 它主要强调对具体知识点的考察; 而学科监测工具则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同时还要考查学生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监测工具的研发按照标准化程序进行, 要经过“监测框架的编制、 指标体系的论证、 测试题目的征集、 封闭命题与审核、 反复预试及工具修订”等十多个核心环节。

 根据国际相关经验以及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初步探索和尝试, 都证明, 一个较为完善的学科监测工具研发的课程理论专家、 学科专家、 教研员、 教师往往要达到近百人, 才能确保监测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 效度。

 此外, 质量监测的工具还包括对学生、 教师、 校长甚至家长的调查问卷, 其目的就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教育环境, 以便和其学业表现做出关联性分析。

          在组织方式上, 统考统测采用的是“所有学生完成同一份试卷” 的方式, 而质量监测则是“抽取部分学生完成多份试卷” 的方式。

 之所以用抽样的方式来组织质量监测, 是因为科学精密的抽样设计可以保证样本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区域的总体情况, 且能大大降低监测组织成本。

 而用“多份测试卷” 则是因为质量监测要对照学科课程标准的每一项要求,对学生群体进行全面、 深入、 细致的考察, 这就要求测查的内容覆盖面广, 要求监测工具的题目量非常大, 无法由单个学生全部完成。

 因此,所有的测试题目将按照现代测量技术的要求和方法(较为常见的是采用被试和题目间的矩阵取样技术)

 被有计划、 有目的地分配到若干份结构

 类似但内容侧重点各不相同的测试卷中, 每位参加监测的学生只要随机完成其中一份即可。

 测试完成后, 运用现代测量学的等值等技术, 通过测试卷之间的锚题(或无锚题)

 链接, 便能得到准确、 客观的所测试学生的群体状况。

 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 运用这种矩阵取样技术所获得的学生群体状况比传统方法下的通过个体测试成绩平均数所得到的学生群体状况要准确、 客观、 稳定得多。

  在结果运用上, 统考统测的结果是以单一的分数形式呈现, 而且由于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甄别、 评优, 因此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根据分数的大排队。

 而质量监测是为了解区域的总体状况、 为了诊断和改进而进行的,对同一学科或领域的监测不需要在短时间内对同一群体多次重复进行,一般可按照一定的规律周期性地进行。

 更重要的是, 监测的结果除了反映学生学业水平的达成度以外, 还能呈现出学生接受教育的背景和环境, 以及它们与学业表现之间的关系。

 质量监测不对学生、 教师、 学校个体进行评价, 也不排名次、 不评优评级。

 国家层面的质量监测不允许任何人公开透露有关学生个体和学校、 地区的成绩状况, 也不允许其以此评价学生、 学校和地区。

  三、 开展质量监测需要依托多元结构的专业队伍         质量监测工作专业性强、 技术含量高, 它在目的、 功能、 手段、 方法等各个方面都有别于传统的统考统测。

 从监测工具的研发, 到测试的组织, 到监测结果的分析, 每一步需要严格按照标准化的程序进行。

 这显然不是传统观念认为的“教研员就能独立完成的命题和阅卷工作”,也不是单纯依靠行政力量就能完成的工作。

 目前随着教育质量监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各地建立监测机构的热情也逐渐高涨, 如何建立一支既

 具备了科学工作理念、 又能掌握监测技术方法的工作队伍成为了影响监测工作开展的关键所在。

          经验表明, 开展质量监测工作要依托专业机构, 组织多元的广泛的科研队伍, 运用先进科学的教育评价和测量技术开展。

 同时, 质量监测工作需要和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沟通、 相互支持,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监测结果科学、 客观、 公正, 才能保证监测工作诊断指导、 服务决策的功能得以发挥, 才能保证质量监测不会成为改头换面后的又一次统考统测。

  

推荐访问: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现状及问题 基础教育 现状及 评估

本文链接:https://www.huigou6.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619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慧慧文档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晋ICP备17005529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